內烏山脈大縱走

時間:96年3月11日

地點:台南縣

參加成員:我、賓仔

參考地圖 - 詳細請按此

點選圖片可放大欣賞


內烏山山脈為台南與高雄之天然縣界,從南橫的台20線直到內門鄉境,有和緩山坡,也有尖銳的岩稜,高大成蔭的相思樹林,與豐富的自然生態,構築成一條縱貫南北的綠色長城,山間廟宇林立,香客、遊客、登山客總是絡繹不絕,已成南台灣最熱門的登山路線,是一條兼具休閒、健行、賞景的健康步道(註一)。

與賓仔利用週日一天的時間前往踏勘,計劃來一趟南北大縱走,上午先約定0700在旗山見面,為解決接駁的問題,我們分別各開一部車前往。整條內烏山山脊從北到南共由風空子山、烏山、台刂牛湖山、金光山、石松子山、王爺崙山、長青嶺等大小不一的山頭所組成,其中有許多的登山口均可登臨。我們先將賓仔的車輛放置在389.8 K金馬寮天后宮前,這是最烏山健康步道最南端的登山口(註二),再一起開一部車至最北端的下歸林登山口。

來到南橫台2051.5 K處上方的「雲山寺」登山口,正整裝要出發時,正好有一位山友走過來,他是獨自前來登山的,閒聊之下方知是台鹽退休的蔡先生,相逢既是有緣,於是相約一起走。我們於0910開始起登從雲山寺左側的水泥石階拾級而上,一路直上山頂無半點虛功,途中展望點還可看到六義山一帶。不久蔡先生要我們先走,他要慢慢走就好,我便和賓仔一路先行,爬向第一座山頭「風空子山」。

途經一處絕佳的展望點,可俯瞰南化水庫全貌,無奈今天的天氣一片霧矇矇,能見度實在很不理想,看來今天的天氣大概都這個樣子了。連續爬階梯50分鐘後抵達風空子山山頂,山上除了一座圖根點外,還有兩座曾文溪水源保護區的基石,一個山頭就立了三座基石,好不熱鬧呵。離開風空子山行約15分即來到了「風空噍吧年忠義士祠」,此處腹地寬廣,不遠處還立有一座「噍吧年抗日英雄紀念碑」,提醒著世人這邊還發生過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註三),旁邊還設有廁所及水源,是個不錯的休息點。至此見忠義祠前有幾位山友在此泡茶休憩,便上前打招呼,他們也是來自高雄的山友,見我們到來還熱忱大方的請我們喝茶,山友之間樂於分享之心令我們甚感溫暖。

道別了那群熱情的山友後,續往烏山前行,行約20分鐘抵達了烏山山頂,山上並無基石。山頂都是東西斜向的巨岩,西側是陡峻的崖壁,透空處展望無限遼闊,山勢險峻氣勢浩然,不愧為台灣小百岳之一。拍照留念繼續往台牛湖山前進,一路上下幾座小山頭,路跡明顯易行,不過有幾處拉繩段需費點勁。在11點半左右登抵了台刂牛湖山,山頂有一座內補二等三角點,不過因四周芒草過高,並無展望。往前續行約十幾分鐘經過一棵大榕樹,樹上綁滿許多路條,此為「枕頭山老榕」,常有人開玩笑說他只會爬枕頭山罷了,不過真來爬這座枕頭山,可得讓你流上許多汗水的。

越接近中午天氣也越顯炎熱,天空依舊灰朦朦的,如果是霧也早就散了,應該懸浮微粒密度太高所致吧。離開台刂牛湖後行約25分鐘抵達了中華電信塔屋水泥建築,從建築物右側繞過後及來到一處梅園,見梅樹上結果累累非常動人,不過因顏色都是綠的,心想嚐起來一定又酸又澀,想到此不由得猛吞口水,深深能體會望梅止渴之意了~

過梅園後經一處右側全無遮蔽的稜線,向右望去視野極為遼闊,頗像飛行傘的練習場一般。過了展望點後經一排筆直樹林,步道間遮蔽涼好,林風輕輕拂面,令人全身舒暢,與賓仔即在此稍事休息。賓仔問是否願在此午餐了,我因還不太有食慾,便回答說小休一下就好。坐在樹蔭下細聽鳥聲啾啾、深吸芬芳林香,享受片刻山林間的寧靜,爬山不就是追求這般的享受嗎!

續走來到「賣菜義公園」的岔路口已12點多了,此地為金光山「厚德紫竹寺」森林公園這一帶的風景區(註四),來此的遊客也非常多。我們至右前方「福德正神」的大土地公廟前休息用餐,見廟前有一間小吃攤,索性午餐不煮了,直接點了一盤炒米粉與賓仔一起吃。見附近熙來攘往的遊客,以及小吃攤前震耳欲聾的卡拉OK聲,可見此風景區之熱門,但來山上就是想遠離市嘯、圖個清靜,如果把都市的那一切都搬到山上來,那進山還有什麼意義呢?

用完午餐後離開福德正神廟,循左側稜線上涼亭處上走,慢慢的遠離了那些吵嚷的喧嘩聲,一路都是寬闊的水泥步道,行約七、八分鐘即抵達金光山。山頂有一座巨石寫著「健身建國」四個大字,周圍也有一些攤販,原本座落於山頂南側的一棟四層樓建築已成為一推磚瓦廢墟,聽說是前年夏天一場大豪雨崩塌掉的。過金光山後走一段水泥路面再接水泥階梯,約六、七分鐘後經過一土地公廟,廟前有一做山字基石,到這裡還是有許多遊客至此健行休憩。

繼續踩著階梯前行,途經兩處由厚德紫竹寺上來的登山步徑,至此就將邁入內烏山稜脈南段的部份了,南段雖僅及北段的一半,但山岩險峻,須手腳並用,加上進入五峰山台灣獼猴保育區,又有多座大寺廟矗立在山頭,是一段富變化多內涵之路段。行走至石階終止後又開始一路陡峭的拉繩段,經瘦岩稜段時往下俯瞰可見「龍湖寺」,主祀觀音菩薩,其廟前有一尊巨碩觀音像,非常之醒目,還可以清楚的聽到山下廟宇傳來的陣陣喧鬧聲。

近兩點時又抵達了另一座山頭─「石松子山」,山頂頗為遼闊,並立有一座圖根點,位於步道西側一間小鐵皮屋左邊。經石松子山下來後又接水泥路直行,到一間電信塔屋由左側繞過,如順水泥路右彎則是往「龍湖寺」下山的道路,在水泥路轉彎處有一山徑步道則是通往稜線。入山徑後隨步徑行約二十幾分就是相思樹林了,走於林間可深覺林相之優美,西側不時有展望甚佳之處,途中有一明顯山徑由右側上來,是從「桶頭土雞城」上來的A線步道。

隨著清楚又平緩的山徑走著,不久又抵達了此行的另一座知名山頭─「王爺崙山」,從石松子行走至此約35分。山頂立有三等三角點基石一座,旁邊還有一座台灣省水源保護區界基石,山頂西側展現不錯。一般獨登此座山可從台3線至388.3 K附近之右側路口轉入,其入口處有一間土地公廟,車停於桶頭土雞城,再由桶頭土雞城水泥路上走,約20分後分岔為AB兩條路線可登至稜線。北側A線較陡,需一路拉繩陡上,上山約需30分鐘,B線則較平緩易行,登山客可自由選擇上下路徑,或O型縱走均可。

離開王爺崙山後不久即開始進入步道中最美又最刺激的精華稜線─「龍鱗岩」,亦有人稱「龍蘭石」,這一條長達三、四百公尺的岩稜會稱之「龍鱗岩」意思就是該稜線均由大小不一之岩石所構成,鱗次櫛比、尖銳如刃有如龍脊鱗櫛一般,令人行走其上無不心驚膽跳、戰戰兢兢。岩稜旁邊一路設有不鏽鋼柱串著鍊條以保護登山客安全,不過有些鐵鍊已不見蹤影,只剩不鏽鋼柱林立其間。行走於半途又見右側一步道接上來,這是從桶頭土雞城南側上來的B線。

一連串刺激的岩稜體驗後接回正常的步道,岩稜終止處有兩塊指示木牌分別寫著「北主線」、「南主線」,可見的此處為南北主線之分水嶺。沿步道直行在接石階,此處的石階材質好了許多,左側有一水泥路上來,是往「溝坪村」的,順著高級石階上走即可很明顯的看到「長青嶺」已在望。我與賓仔行走至此開心的直呼到達目的地囉!一天下來翻越了不曉得多少山頭,共費六小時(含休息)終於行抵長青嶺,山頂釘有簡易木桌椅,有一對夫婦座在此處休憩,至此與他們閒聊一會,他們似乎對於我們遠從下歸林走過來頗感興趣,頻頻問說路線怎麼走及如何克服接駁等問題。

與賓仔於長青嶺拍照後方才離開,順石階下坡至一岔路口,右側有一明顯水泥路即為往「金馬寮」登山口的道路,直行的產業道左上方山頭隱約傳來一些人聲,好奇的前往一探究竟,走約3分鐘即可抵登頂,山頂搭有帆布棚架,原來是群一群山友在此聚會,大家都穿同樣的紅色上衣,不知是隸屬哪個團體,僅與他們打個招呼後隨即下山。回到水泥路開始一路踢著馬路下山,結果在走約幾百公尺處發現前方路面有一處數十公尺的大崩塌,整片水泥路面都已崩落於右側山坡,僅剩靠近左側坡崁處約30公分左右寬的殘破路面,與賓仔小心翼翼的快步通過,看它隨時要崩落的樣子,不知是否有相關單位會來修復。

過了驚險的崩塌處順之字型水泥路下走,再走到剛才崩塌處下方時,亦可見路面皆已被土石所掩沒。直接橫越土石再接回水泥路,過此路段後下山道路狀況就好多了,看來從此登山口上山,小車也頂多只能開到這裡了。行走產業道上,左前方可眺望整個內門及南化鄉境丘陵山巒,雖能見度不佳,未能有效展望,但見丘壑間一片迷濛的霧氣,還頗有一份朦朧之美。俯望山下已可看到我們早上停車的天后宮,看終點已近,步伐也越走越輕快了起來。

看著產業道旁的木製標示牌寫著「山尾埤支線」,應是這一路段的名稱吧!踢了半小時左右於1550回到了天后宮停車點,還好時間尚早,不用摸黑回家了。卸裝上賓仔的車,先請他載我回下歸林的天雲宮登山口,行駛於台3號道,往東面望著那片綿延十幾公里高低起伏的連脈,已遍佈了我們的足跡,座落於山腳下的寺廟遊客依舊未減,梵音中交雜著卡拉OK聲、歡笑聲,看來現代的寺廟都蠻懂得經營的,只要人們高興,還有多少人會在意神明想要的又是什麼呢?當經過台20線的「玉山寶光聖堂」時,目光更為那高大金碧輝煌的廟宇所吸引,廟宇廣場遊客如織,盛況還真不輸風景遊樂區呵,大家來此無不都是尋求心靈的一份寄託。我登山不也是想遠離塵囂追尋那份心靈的寧靜嗎!只是彼此方式不一罷了,平安是福;健康是寶,求得內心喜悅就已值得了。

21 51.5 K

往雲山寺的岔路口

雲山寺

登山口的步道導覽圖

烏山健康步道

順階梯拾級而上

界樁

綿延的階梯

步道一景

眺望南化水庫

可惜能見度不佳

攝於觀景點

下方就是南化水庫

風空子山山頂

攝於風空子山

海拔高度:668 M

風空子山

圖根點基石編號:77

遙望烏山

噍吧年忠義士祠

忠義士祠內熱情奉茶的山友

噍吧年抗日英雄紀念碑

噍吧年抗日英雄紀念碑旁的廁所

往烏山的步道一景

回望風空子山

烏山山頂到了

烏山

小百岳之一

海拔高度:730 M

攝於烏山山頂

枕頭山老榕

步道一景

拉繩段

拉繩陡上

換賓仔上來

回望來時路

中間山頭為烏山,右側最遠的山頭即是風空子山

台刂牛湖山三角點基石

內補二等三角點

海拔高度:799 M

基石編號:內補51

攝於台刂牛湖山三角點

電信塔之步道一景

途經一座曾文溪水源基石

步道一景

前方就是中華電信塔建築了

中華電信塔建築

梅園一景

樹上梅子果實累累

步道旁的保護區界基石

展望無限的開闊地

好像飛行傘練習場呵

途一處兩旁皆有石塊堆疊的地方

不知是什麼遺跡?

路旁的一棵枯木

筆直的林蔭步道

於林蔭步道中歇息

甲仙步道巨石指示牌

賣菜義公園岔路口

福德正神廟

廟前休息區有小吃攤

路旁的觀景涼亭

金光山

四層樓房拆卸後的遺址

往厚德紫竹寺健行區的水泥路面

土地公廟前的山字基石

土地公廟

步道旁雅致的涼亭

平緩的石階

步道一景

拉繩陡下

賓仔下來了

俯視山下的「龍湖寺」

廟前觀音大佛清楚可見

石松子山

海拔高度:588 M

石松子山三角點基石

位於鐵皮屋旁

基石編號:圖根點76

繼續往這邊走往王爺崙山

產業道一景

往王爺崙山須從這鐵皮屋旁上去

步道一景

順稜直行

步道一景

途中展望

抵達「王爺崙山」

三等三角點

海拔高度:530 M

基石編號:498

攝於王爺崙山頂

旁邊還有一座「高屏溪水源保護區界」基石

往岩稜途中的稜線一景

走在龍鱗岩上

岩稜一景

龍鱗岩中的一座曾文溪水源基石

賓仔正小心翼翼的走過來

龍鱗岩一景

走在龍鱗岩上

前方就是長青嶺了

賓仔走下鐵梯

龍鱗岩一景

龍鱗岩一景

回望走過的岩稜

龍鱗岩指示牌

往長青嶺的高級石階

長青嶺到了

石階轉彎處右側有一展望點

攝於長青嶺

海拔高度:495 M

下山的石階

往金馬寮下山的產業道

崩坍的產業道

需小心快步通過

途中遠眺山下景致

被土石掩埋的產業道

眺望遠方丘壑

後段往天后宮的柏油路

回到終點

金馬寮天后宮

註一:

走在南高縣界上──烏山健康步道

  山岳河川是最自然的分界線,大烏山山脈綿延於南化鄉東緣,自然成為高雄縣與台南縣的縣界。台20線道中央突破將大烏山山脈切成南北兩段,北為大烏山,南為內烏山,均為台南縣綠色長城登山路線主要山脊。大烏山海拔約在七百公尺以上,高而偏遠且大部份未開發;內烏山則為700~500公尺左右的山稜,為昔日南化四保之背脊,也是為南化鄉最精華地帶,目前整片內烏山西麓大體上已全部開發,佈滿家屋、寺廟及果園。南化鄉公所於是整合內烏山山群的觀光資源,形成近年來台南縣最新興而熱門的登山路線,取名為烏山健康步道(註一)。

  烏山步道全長十三公里,北從台20南橫公路51.5公里的下歸林登山口為起點,順著內烏山山脊稜線縱走,終點在台3號道389.8公里南高兩縣交界的金馬寮。走一趟約需九至十個小時,是南台灣著名的中海拔縱走健行線。

  本路線為日據時代防火線,種滿相思林,步行林間,相當舒爽,且登高漫步山脊,東望中央山脈南段諸峰歷歷在目,楠梓仙溪河谷平原晴川歷歷,西眺新化丘陵及嘉南平原,遠及台灣海峽六十公里大視野,北瞰南化水庫及鏡面水庫,波光瀲艷,南瞻內門、旗山及草山月世界,近瞰台三省道蜿蜒腳下,心胸豁然開朗,俗慮盡消,這是走在南高縣界上格外之享受。

  烏山步道雖是初學登山者的教練場,但要花九至十個小時走完全程,仍非一般人之意願,因此常常劃分為南北兩段行程,亦即仍採中央突破方式,從南化街中心向東南取道南176鄉道,抵海拔八百公尺的觀景台為中點,北段八公里,南段四公里擇一而行。

註二:

  金馬寮位於台3389.8公里,屬南化鄉東和村隔茄苳橋與高雄縣內門鄉內興村交界,也是烏山健康步道之南口,建有地標指引。此地早年為南化、玉井、楠西、左鎮等山區十五庄頭的中心,故舊稱「心仔寮」,戰後地方人以其名不雅,將其訛音美化為「金馬寮」。金馬寮本庄在大埔,庄民早年從事編草鞋,故也叫「草鞋庄仔」,庄廟「天后宮」廟貌堂偉,廟前有一巨榕,是烏山步道之地標。

註三:

發生在大正4年(1915)的大規模武裝暴動事件。暴動地點在礁吧年(現在的台南縣玉井鄉),主事者余清芳對外宣稱台灣已經出現「神主」,將建立「大明慈悲國」,準備趕走日本人。不久,這群台灣人攻擊礁吧年一帶的警察派出所,迫使總督府派出軍隊和  警察進入山區圍捕攻擊者,傳說軍隊在圍剿的過程,曾經發生屠村的行為,死傷慘重。這個事件被認為是日治時期抗日行動的一個分水嶺,前期是以武裝暴動為主;後期則轉為非武裝的社會運動。 

註四:

民國卅年日人關原安太郎由甲仙順烏山山脈挖測礦源,到此地發現金沙,僱工開挖三十五公尺深大洞,此地乃被稱為金光山,今日成為蝙蝠洞。金光山洞前建有紫竹寺,主祀觀音佛祖,原為庄廟,民國七十三年廟內「豎杯」神蹟,善男信女捐助建成大廟,巍巍聳立山頭,視野開闊,廟方又提供自助餐素齋,方便登山客,形成登山勝地。紫竹寺北側建有大停車場,作為登山轉車之處。寺廟入口也新建「南化農特產共同經營班集貨場」,長期展售南化及全縣農特產,並供應餐飲,使此地變成登山或遊客主要的大補給站。

資料來源:台南縣政府文化局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