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山連走大巃頂

時間:96年10月20日

地點:嘉義縣竹崎鄉

參加成員:我、復仔

點選圖片可放大欣賞


本來今天計劃與復仔從交力坪登篤鼻山縱走至四天王山,再從水社寮火車站坐火車返回交力坪,無奈步道已被雜亂的倒竹所覆蓋,只好忍痛撤退(詳見首頁山裡的故事)。還好內心早有備案,與復仔商討後,遂轉往「獨立山」走走。驅車回程,再走嘉122縣道往松腳方向行駛,順著「獨立山國家步道」(見附註)的指示牌,一路來到「樟腦寮火車站」,大老遠就看到獨立山獨樹一幟的山頭,隸屬於嘉義縣竹崎鄉,此處也是阿里山火車開始進入獨立山螺旋鐵路的門戶。

當抵達樟腦寮時已經11點多了,將車停靠於廟宇前停車場,整裝準備出發。一位收停車費兼賣冷飲的阿婆極力向我推銷她的青草茶,抝不過她的熱情便買了一瓶喝喝看,入口後發現還蠻甘醇順口的。順著鐵道旁的木棧道上走,一路鐵路與步道並行,沿途人潮如織,果然是嘉義最負盛名的大眾登山路線,宛如高雄市的柴山一般,山友永遠絡繹不絕。兩側攤販不少,但此時的遊客大多與我們反方向而行,因為我們這時候才爬,人家大多已下山準備去吃午餐了。

在步道入口右側有一座獨立山螺旋鐵路的模型,並立一指示牌描述著這世界上難得一見的鐵路工程。行走不久即可見到獨立山的第一號隧道,整座獨立山共鑿有11座隧道,環繞著山腰呈螺旋狀開築。據說當時在建造阿里山鐵路時,施工至此因遇到獨立山矗立於前,工程受阻因而被迫停工,正當所有人都一籌莫展之際,有一位工程師看到路旁的蝸牛,從牠螺旋紋路的外殼萌生了靈感。於是仿造蝸牛殼的紋路,順著獨立山繞了三圈直到山頂,再往奮起湖、阿里山方向延伸而去,也是阿里山鐵路工程中最為艱辛及奇特的一段工程。

行到第一隧道口前在此步道分左右兩條,隧道右側為「獨立山健康步道」,其路線直切螺旋鐵道而上,坡度也較陡,登抵山頂共需穿越三次鐵道。而隧道左側為傳統「獨立山古道」,經獨立山吊橋可達紅南坑奉天岩,再循紅南坑古道續行可經大巃頂至梅山太平,是一條極具歷史價值意義的古道。我們選擇走右側健康步道上登,亦有遊客直接穿越隧道,其實兩條路均可通,越過鐵道取右側步道後就會接隧道另一端出口。過一號隧道後接一道橋樑,沿著鐵道橋樑來到對岸便開始順著木梯一路陡上。

木梯先是螺旋再是之字,而後便一路筆直上登,行約十分登抵螺旋上升的第二處鐵道,穿越鐵路後步道入口即在對面。至此步道轉成石階,踩著石皆拾級而上,續行約十分又接到了鐵路,此為上登來第三處鐵道,從登山口行走至此過約半小時了,便於鐵道旁稍事歇息。鐵道旁堆了一些枕木,因塗抹滿了防蛀的黑油,味道真令人受不了。再循鐵道對面的石階上登,這一段就更陡了,一路上來兩側看到了許多柿子樹,大多還是呈青綠色,不過還是有幾顆紅透的柿子,嬌嫩欲滴的高高掛在樹梢,令人垂涎不已。真是奇怪?為何熟的都是長在高處呢?復仔揶揄的說:「別傻啦~熟的哪輪得到你!」,聽來一付被人捷足先登似的…。

此段上來沿途並無多少遮蔭,夏天前來要有曬太陽的心理準備。順著石階上登經過一間農舍,過約六、七分後終於登抵獨立山山頂,現場立了一根木柱,上面寫著獨立山海拔804公尺。看著時間正好12點整,全程上登共費時四十分鐘(含休息),山頂並無基石,不過地上有一座「農林航空量側所」立的衛星控制點。與復仔於山頂拍了些照後,遂直接在山頂午餐。今天空氣能見度很差,遠處景色一片灰朦朧。

餐畢往奉天岩方向續行,離開山頂下走一小段路即又接到了鐵道,沿鐵道步道行走來到了獨立山健康步道與古道的岔路口,現場許多攤販在此,獨立山火車站就在右側下方。左側直行上坡往奉天岩,沿途還有許多賣餐飲商店。行約十幾分鐘即抵達奉天岩,大老遠就聽到人聲鼎沸;門庭若市,有如辦桌一般。

奉天岩位於阿里山森林鐵路獨立山車站附近,據傳廟史有240年之久,因比鄰紅南坑古道,故又稱紅南坑廟。民國前10年正式向縣府登記,至今亦有百年歷史,廟裡供釋迦牟尼佛及觀世音菩薩,是座實至名歸的山林古寺。因位處風光秀麗的獨立山森林休閒區,經常吸引許多遊客前來。除了登山健行享受林木蒼翠,亦可遠離塵囂,清心佛相伴,追求心靈寧靜的生活。廟方還很貼心的提供折疊桌椅及各寺炊煮鍋具供遊客使用,其提供的物品還包含柴米油鹽醬醋茶、熱水、冰箱、販賣機等…裡應具全。

往大巃頂的步道在廟宇左側,入口一塊綠色標示牌寫著「大巃頂40分」,我問復仔要不要到大巃頂?他說看我怎麼樣,我問他如果有事要趕時間的話我們就不要去了,但如果沒事的話,來到這邊了,不去大巃頂是有點可惜。他說其實是有朋友約晚上要吃飯啦,不過他還沒有答應他…。我看了下時間是下午一點,內心概略估算應該時間還足夠,於是當下決定還是到大巃頂。

此條步道亦為紅南坑古道中段,沿途路跡頗為清明,一路還有指示牌標示,不難辨別方向,步道兩側皆是檳榔園。行約十五分左右步道左側出現單軌鐵道,研判應該是農民務農所裝設的機具,便於運送物資。又過約十幾分方上到了稜脈上,此處已可遠眺太平山一帶,至此腰繞於左側山徑,一個上坡經過一個山頭,右側映入眼簾的即是滿山遍野的茶園,山頭右下方還有一間簡易工寮。行走於此段稜線上,左側是陡峻的山坡,而在鞍部崖邊有一座以竹子搭建而成的平台,旁邊還有一組流籠機具,在平台處可遠眺太平一帶山巒視野甚廣,下方從太平來的道路蜿蜒而至。我立於竹台上請復仔幫我照張相,踩在上頭竹子還嘰嘎作響,看著腳下就是萬丈深淵,掉下去真不是好玩的,不過復仔似乎比我還緊張~

離開竹台過前方小山頭順稜而行,不久大巃頂即已在望,整座山頭都是茶園,右側下方則有幾間民宅。快步來到民宅前,屋內正好兩位先生在吃飯喝茶,見到我們到來還熱忱的邀請我們一起享用。婉謝他們的好意先登上大巃頂山頭看看,從民宅左側茶園上走不到一分即可登頂,山頂並無基石,只有幾座不鏽鋼大水塔,海拔高度1190公尺。因四周皆是低矮茶樹,幾乎毫無遮蔽的360度展望,真的好得沒話說。太平知名廟宇「三元宮」清楚可辨,只可惜今天空氣能見度不甚理想,天氣灰朦一片。猶記得去年底還曾和賓仔前去縱走那一段美麗的稜脈,本想藉此好好向復仔介紹一下,不過除了太平山及小百岳之一的梨子腳山尚可見之外,更遠處的雲嘉大尖等山巒都看不到了。

回到民宅處,那兩位先生又極力邀我們進去吃吃東西喝個茶再走,還說別怕!他這裡絕不是黑店,真是既熱情又好客。我頻向他們解釋說,因為晚上還有事需趕回高雄,然而其中一位先生說他也是高雄來的,家住三民區。真沒想到在這裡還遇到同鄉,不過還是婉謝了他們的好意,我說下次再來必找他們喝幾杯。

循原路回程,就在下到竹台處時,忽然聽到復仔喊說他大腿抽筋了,趕緊上前關切,並要我幫他從背包裡拿出肌肉噴劑噴上。我要他先休息一下,順便拿出我急救包,拿了兩顆肌肉鬆弛劑給他服用,也把我的那瓶運動飲料給了他。經過一陣休息後方才慢慢恢復過來,他也覺得奇怪,登山不管是高山百岳從不抽筋的他,怎麼會在這種大眾化的小山抽筋,況且還在他最不怕的下坡。我說大概是他身體的鈉流失太多又補充不足所致,教他以後爬山多喝運動飲料,並準備些鹽巴補充流失的鈉。

休息一會後他說可以走了,要他走前面他還不要,一路未再休息便直接下山,再經奉天岩時順去廟堂膜拜一下,廟前人潮已有稍減。來到紅南坑主岔路口時,我們選擇走獨立山古道下去。從這裡下到樟腦寮指示牌寫著2500 M,一路都是完善的石階路面,旁邊設有水泥護欄,寬敞易行,沿途還設有觀景涼亭供遊客休息,真是閤家親子同行的絕佳路線。從奉天岩下來約二十幾分已開始聽見嘩嘩流水聲,不就即看見了橫跨於紅南坑溪上的獨立山吊橋。此吊橋於去年五月剛竣工,也使得獨立山步道更新增了一處特別的景點。

越往山下走人潮也越來越多,一路還到處塞車,男女老幼都有。好不容易下到鐵道,從一號隧道前出來,繞了一圈成了O型縱走,也完成了今天的獨立山之行。回到廟前停車場看著時間才三點,看來復仔晚上的聚餐應該是來得及了。本想再去跟那位賣冷飲的阿婆買瓶青草茶喝,但見她攤位沒人,想想算了,還是上車回家吧!還好一路沒塞到車,四點多就回到了高雄。看來獨立山對高雄人來說,也算是挺容易親近的了。

車輛停靠於樟腦寮的廟宇前

樟腦寮火車站一景

獨立山螺旋鐵道路線圖

步道入口

我們走右側山徑繞過一號隧道

當然也可直接穿越隧道而過

途中展望

過橋後又接第二號隧道

不過在此需選擇右側木階上登,不宜再穿越隧道。

過橋後回望一號隧道口

攝於木梯轉彎處

木梯一景

木梯一景

上到第二處鐵道

步道在對面前方

遠眺樟腦寮

已經走這麼遠了

順石階拾級而上

步道旁的工寮

步道一景

上到第三處鐵道

步道指示牌

步道一景

步道旁柿子樹已結果累累

石階步道一景

上去就山頂了

山頂一景

山頂的一塊木匾

上面寫著「獨立山上走;活到九九九」

山頂的一座衛星控制點

攝於獨立山頂

復仔

離開山頂

遠眺奉天岩一帶

後面更遠的山頭就是大巃頂了

往主岔路口的步道一景

健康步道與古道的主岔路口

主岔路口處的步道導引圖

取左上走紅南坑古道往奉天岩

石階步道一景

攝於步道間

步道旁的花

經過奉天岩

沿奉天左側的紅南坑古道往大巃頂續行

步道一景

步道一景

兩側盡是檳榔樹

步道一景

步道一景

步道中巧遇一隻鍬形蟲

步道旁的單軌鐵道

步道一景

遠眺

腰繞段步道一景

走在茶園稜線上

步道旁的竹台

攝於竹台上

於竹台眺望

步道一景

方向指示旁

大巃頂旁的民宅

民宅外牆上書寫的詩句

大巃頂

攝於大巃頂最高點

復仔

於大巃頂俯瞰民宅及茶園風光

遠眺太平一帶

遠處太平山上的電訊發射台依稀可見

回到奉天岩

鐵道一景

走獨立山傳統古道下山

步道一景

獨立山吊橋

吊橋一景

攝於獨立山吊橋

途經一處崩塌處

山下鐵路

返回樟腦寮火車站

附註:

獨立山國家步道前身為獨立山古道,是清朝時期出入獨立山的唯一道路,從嘉義縣竹崎鄉松腳經樟腦寮、獨立山區紅南坑到梅山太坪,是居民運送山下日常必需物品至山區的路徑;獨立山早期盛產紅楠木和樟木,但是交通相當不方便,山徑蜿蜒崎嶇,直到日據時代台灣總督府為了有效的控管山區的原住民,便在這裡開設警備道路,以便採取阿里山的木材資源,興建了阿里山鐵路,取代原有古道的運送功能,使得古道逐漸沒落;在近年由於國人旅遊興盛,在當地單位的規劃下,終於將昔日的獨立山古道規劃成獨立山國家步道,納入阿里山國家風景區中,讓國人體驗獨立山的山林之美。

資料來源:CTIN台灣旅遊聯盟

http://travel.network.com.tw/tourguide/mtravel/root/root20.asp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