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溪溯源

點選圖片可放大欣賞


龍泉溪發源於盤榕至雅座之間的鞍部,流經岩谷→奇妙谷→北好漢坡起點→山綜步道→小溪貝塚(註一)→土地公→龍泉寺,最後流入龍井里大排水溝中。龍泉溪又名為月光溪,在龍泉寺後方岩壁上,就有一塊礁石寫著月光溪三個大字。許多人登柴山多年並不知柴山有溪,其實不知道也不足為奇,主要是柴山集水區範圍狹小,再加上本身是珊瑚礁地質,雨水很快會滲入到岩縫裡,形成著名的「龍巖冽泉」。因此除非是雨季下大雨時,方能見到溪溝有水流動外,大部份時候都呈乾涸的乾溪溝狀態。

龍泉溪沿途景色頗為優美,林相原始,生態亦豐富,林中不時傳來竹雞的叫聲,還可能會與黃灰澤蟹或寄居蟹不期而遇,在已過度開發;遊客超載的柴山中,可說是難得可貴。整條龍泉溪大抵上是沿著珊瑚礁岩上登,兩側盡是茂密的山棕,山棕花開時節,一路香氣飄徑,滿谷芬芳。整條溪溝綠樹掩蔭,夏季中仍然非常涼爽,故亦有山友稱這條溪溝為「涼路」。不過濃密的枝葉使人鑽行其中,多處需得彎腰低身前進,然過了一道後,總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

龍泉溪並非傳統步道,因此其中有許多路段仍然有路跡模糊紊亂、雜草叢生的情形,如沒有熟人帶領,很容易走錯路~。例如在小溪貝塚附近有許多墓地,林中穿插著其後人整理出來的連外步道,如未加留意,就很容易跟錯路跡走偏了~。還有過了北好漢坡的起登點以後,路跡也是很不明顯,山棕、菇婆竽混生的溪溝中,佈滿菊花木、藤蔓等雜木,行來格外辛苦。

來到奇妙谷及岩谷路況就好多了,這一片美麗的岩谷及鐘乳石洞穴景觀,本站均有詳細介紹,此篇不再贅述。幽靜的龍泉溪靜靜的躺在柴山中,等待著春雨降臨的滋潤,好恢復一下它原本叫做溪流的面貌。欲探龍泉溪如雨季前來,需注意溪溝岩石濕滑,應慎防滑倒。下豪大雨時,位於龍泉寺後方屬於溪流末端的大岩壁,往往會形成壯觀的瀑布,如有機會可前往一看。

        龍泉溪溯源最後終點在盤榕至雅座間的木棧道止,再過去就是往西側坡面了。探溯溪谷看到完全不同的柴山風貌,少了獼猴的騷擾,多了更豐富的柴山原生生態。溯溪而上的路途上,不時從林木旁的步道間傳來登山客的聲音,一裡一外距離如此貼近,卻恍若兩個世界一般,鑽出幽暗的溪溝,看到遊客;打了聲招呼,再度頓入一片蠻荒,文明與自然就這麼同步交錯著。柴山已過度開發,之前還差點被水泥廠重新開挖~,我們所剩的原生綠地已不多,讓我們共同好好守護這僅存的淨土吧!

山腳下的眷村

岩壁下的廢棄水泥屋

廢棄水泥屋一景

岩壁下的防空洞

防空洞一景

防空洞一景

龍泉溪出口的岩壁

岩壁上的紅布條

步道旁的繩索

溪溝一景

岩壁上頭俯瞰溪溝一景

溪溝一景

溪溝岩壁上寫著「月光溪」的字樣

溪溝一景

溪溝一景

溪溝一景

溪溝一景

溪溝裡山棕茂密

溪溝一景

溪溝裡茂生的黃金葛

溪溝旁茂生的黃金葛

溪溝一景

溪溝一景

溪溝一景

土地公一景

土地公廟

小溪貝塚

詳見註一

小溪貝塚

溪溝一景

溪溝一景

七十老人的紅布條

通過山棕步道前的木棧道

木棧道一景

山棕步道

山棕步道

北好漢坡前

北好漢坡前

北好漢坡起點

龍泉溪須直行

溪溝一景

溝谷景觀

發現一棵被砍斷的菊花木

奇妙谷一景

奇妙谷一景

溪溝經其過奇妙谷

岩谷

岩谷下的岩谷亭

岩谷上的崖壁

岩谷一景

岩谷一景

接到稜線上的木棧道了

盤榕

盤榕休息區的山友

註一:

小溪貝塚遺址就在龍泉亭一帶,四下分佈的貝類、獸骨、陶片等,見證先民生活的軌跡,相傳龍泉亭的所在就是平埔族打狗社聚會、跳舞的地方。

1912年,日籍老師土屋恭一在龍泉寺後方發現陶器、貝殼及獸骨等平埔族遺物;1994年由劉益昌博士在龍泉寺後方山區進行挖掘研究,發現大量距今400年∼2000年前的平埔族遺物,稱「龍泉寺遺址」。日治時期據日人伊能嘉矩訪查,推測為馬卡道族人。後來生態團體以遺址挖掘區多位於雨水匯集的溪溝,在大雨時有如小溪,故稱此區域為「小溪貝塚」。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