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一水庫 虎頭埤
時間:97年11月29日
地點:台南縣新化鎮
參加成員:個人
點選圖片可放大欣賞
虎頭埤風景區位於台南縣新化鎮虎頭山山麓,距離台南市約15公里,悠靜的湖潭有「台灣第一水庫」的美稱,,臨近台二十線及國道八號,交通非常便捷。創於清道光二十六年(西元1846年),起初用以灌溉田園,同治六年(西元1867年),台灣知府周懋奇擴大開築後,始稍具水埤之規模。其依山傍水,風景綺麗,經歷多次改建,目前名列台灣十二勝景之一(註一)。由於山狀如虎頭,猙獰聳峙,故名虎頭埤。
台灣光復後民國43年,台南文獻委員會選定「虎埤泛月」為南瀛八大美景之一(註二),使其贏得「小日月潭」的美譽,並讚其為南台灣一日遊最適宜的地點。意境絕佳,悠遊其間,或可化盡千塵,一享人間美境。
虎頭埤湖面水域約二十七公頃,主要設施有四公里的環湖道路、虎月橋、虎月亭、滑船區、涼亭、餐廳等…。民眾可沿著環湖道路繞湖一周,或者租用小舟游湖,欣賞湖光山色,更是絕佳的水上遊憩方式。台南縣政府亦投注相當的心力,規劃出一個南台灣最豐富、完整的自行車旅遊動線,湖畔遍植樟樹和相思樹,濃蔭醉人;景景優雅,釣魚、泛舟、賞景、攬勝、漫步享受森林浴或野坎露營,足能讓人洗盡塵埃,享受山林之樂。
利用假日帶太太回娘家的機會,下午前往一遊,順探位於風景區內的虎頭山三角點基石(詳見基石探勘全記錄)。全程以徒步方式悠閒的在湖畔逛了一圈,區內步道設施完善,標示清楚,讓人走到任何角落,皆可從木樁的簡易地圖上,得知自己的位置。風景區外也有許多腳踏車租賃的商店,如果不想走路的話,亦可租一台腳踏車悠遊其中,沿湖畔騎一圈大概二、三十分鐘就可騎完。
今天天氣甚佳,黃昏的時刻,正好有幸欣賞到著名的虎頭夕照景致。遠眺萬頃碧波粼粼,近觀湖光山色,成對天鵝悠游埤中,幽情、典雅,宛若詩境。就如清朝詩人王則修(註三)寫的那首『虎頭倒影』所述…
虎頭凝紫日西斜,倒印嵐光落水崖。
隔岸遙窺清醮裡,分明樹上躍魚蝦。
詩的意境正是描寫陽西下虎頭埤水中倒影著山嵐景色,此時,湖畔的寺廟猶靜瑟可見,埤水清澈、樹影清晰,水中的魚蝦猶如跳躍於樹上。詩人的妙筆生花,將虎頭埤的景致形容得如此生動。令人流連忘返。
註一:
一九二七年,(昭和二年),《台灣日日新報》舉辦票選,以投標方式決定新“台灣八景”其脫穎而出的八景為:
(一)基隆旭岡 (二)淡水(三)八仙山 (四)日月潭 (五)阿里山 (六)壽山 (七)鵝蠻鼻(八)太魯閣峽
“台灣八景”之前,又另立兩個所謂的“別格”,宛如“聖地”,即:“神域”台灣神社“靈峰”新高山(玉山)。新高山是日本領台后,發現的“第一高山”,也是台灣的聖山,特立一方,自有意義﹔而台北市轄的“台灣神社”,則純為政治圖騰,可以說聊備“一格”而已。
台灣山川名勝,只擇十地,難免遺珠,於是“二別格”、“八景”之餘,再添“十二勝”,共襄盛事,其十二勝如下:
(1)草山 (2)烏來 (3)大溪(4)角板山 (5)五指山 (6)次高山 (7)八卦山 (8)霧社(9)北港 (10)虎頭埤 (11)獅頭山 (12)旗山
“十二勝”之說,另有版本:草山包含“北投”﹔次高山易成“太平山”﹔鳥來代以“新店”﹔北港則由“太里簡”替取。
註二:
文中所述之昔日之南瀛八景,分別為:
『關嶺雲岩、珊瑚飛泉、虎埤泛月、菜溪漱石、青潭圳、曾橋晚照、綠汕帆影、鯤鯓進香』。
在2006年由台南縣觀光協會主辦、中華民國地區發展學會負責執行的「新南瀛勝景」選拔,經過專家學者評選及民眾票選結果出爐後,各選出「八景、八勝、三園」,分別是八景為草山月世界、新化老街、曾文溪口黑面琵麓賞鳥區、七股潟湖(含鹽場)、梅嶺休閒農業區、菱田舟影、鹽水蜂砲與八角樓、關子嶺(大仙寺、碧雲寺)。八勝為虎頭埤風景區、走馬瀨農場、烏山頭風景區、麻豆代天府與池王府、總爺藝文中心、曾文水庫、南鯤身代天府、蓮田飄香。三園為南元農場、尖山埤江南渡假村、烏樹林休閒農場。
註三:
王則修,1867~1952,又名王文德,號旅中速老、動化先生,前清廩生, 新化鎮人,曾任臺灣新報社漢文記者,並設帳鄉里,培育子弟,以維國粹。昭和3年(1928),創設「虎溪吟社」,自為社長,後兼「光文吟社」顧問。以七絕〈虎頭埤八景〉聞名,著有《倚竹山旁文稿》、《眉齊壽詩冊》。新化人仍以有這位王秀才而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