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石山金針花之旅
時間:102年8月16日
地點:花蓮縣
參加成員:我、兒子
點選圖片可放大欣賞
六十石山位於花蓮縣富里鄉竹田村東側海拔約800公尺的海岸山脈上,這兒有一片廣達300公頃的金針田,與赤科山同為花蓮縣內兩大金針栽植區。為什麼會被叫做六十石山呢?據當地人說,早在日治時期,一般水田每甲地的穀子收成大約只有四、五十石,而這一帶的稻田每一甲卻可生產60石縠子,因此被稱做六十石(ㄉㄢˋ)山。此外,還有另一種說法:早在日治時期,這片山區本是一片繁茂的樟樹林,為了煉製樟腦而被砍伐一空。結果發現在空曠的山坡上,散佈著60塊巨大的石頭,所以這裡被名命為六十石(ㄕˊ)山。
從台9號省道轉進六十石山產業路後,經過一段蜿蜒的山路,即可到達六十石山的金針栽植區。不過一到達山嶺上,出現在眼前的這片優美而遼闊的田野景緻,立刻就能將方才行車的疲憊感一掃而空。一片片無邊無際的金針花田,有如一張張碧綠的毛毯,綿密地舖蓋在一重又一重的山嶺上,幾戶頂著紅瓦的農舍散置在綠意盎然的田間,形成一幅美不勝收的樸質風情。
近年來,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在六十石山興建了十座造型各異的涼亭,分別以金針的種別或極為優美的文詞命名,如鹿劍、觀親、尖閣、黃花、鹿蔥、山嵐、忘憂、萱草、丹棘及療愁等。站上涼亭,迎著山風,感覺自己彷彿變身一隻在空中翱翔的飛鳥,悠遊自在地徜徉在這片翠綠山谷裡。每座涼亭的景緻各有趣味,或可仰望海岸山脈,或可欣賞壯觀的金針花海,或可俯看縱谷田野景色;在夜裡更可觀看滿天星斗,猶如鋪灑在墨黑絲絨布上的碎鑽一般。
每年8月∼9月是金針花盛開的季節,也是六十石山人潮最多的時期,窄小的產業道路上,常擠滿了上山觀賞金針花海景觀的遊客。其實,如果在花季以外的季節前來,更能體驗六十石山清幽迷人的風情,尤其是在冬天,從六十石山上俯看花東縱谷裡,那一片猶如巨幅彩繪油畫般的油菜花田,恢宏無比的氣勢更是令人難以忘懷! (以上資料來源摘自: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
利用帶兒子來花蓮辦理轉學事務的機會,安排回程順道前往六十石山一遊。六十石山的金針花海聞名遐邇,好多年前就一直想來朝聖,此刻前來又正值金針花盛開的季節,當然得好好欣賞個夠。由於正值花季,白天均有交通管制,上下山的路線不一樣。上山是由南側的「竹 田村」上去(台九線308.5K),下山則是從北側的「東里村」下來 (如頁首連結)。我們此行選擇在山上紮營,原本前一天傍晚還下起傾盆大雨,頗擔心如果這場雨一直下到明天,那就不妙了~。所幸雨在晚上七點多就停了,半夜還繁星滿天,散佈在花東縱谷的街燈與玉里鎮的夜景都清楚可見。
清晨四點不到,就被摸黑上山的車輛聲吵醒,沒想到這麼早就有人上來。於是也趕忙起來收拾帳篷並炊煮早餐,跟著大家到視野最佳的「忘憂亭」看日出去。忘憂亭是六十石山最高的觀景涼亭,許多愛好攝影的攝友,天還沒亮就已經到這裡來卡位了。隨著太陽昇起,燦爛的朝陽照射在掛滿晨露的金針花朵上閃閃動人,非常好看。居高臨下,花東縱谷的雲海襯托著綿延起浮的金針花田,宛若仙境,美得讓人屏息。
拜天氣良好所賜,今天山上展望真是好到爆表,與昨天傍晚上山時的淒風苦雨真有天攘之別。遠眺花東縱谷阡陌萬頃,一朵朵白雲飄浮其間,今黃色的金針花田與遠處的中央山脈相輝映,宛如置身歐洲鄉村景色般,難怪會有這麼多攝影愛好者來此朝聖。要遊遍六十石山各景點,用雙腳是最好的方式,可以以散佈在田園間的涼亭為目標,飽覽不同角度的景觀之美,只不過得有很好的腳力才行。
來到六十石山當然不只賞景而已,還得品嚐一下道地的金針花料理。離開前,順道跟熱心借我們騎樓紮營的商家消費一下,點碗金針花湯來喝格外香脆爽口,又充滿陽光曝曬過的甘甜芬芳,隨手再買幾包回去。
美麗的六十石山果然讓人驚豔,不過金針一旦開花就不能吃了,心想為何這些栽種的農民會放任它們開花呢?原來是當地政府有訂出特別獎勵措施,請農民配合讓某些區域的金針花開花不去採收,才能造就如此遍地開滿黃金花色的豔麗景致。在當地政府用心的行銷下,讓原本傳統的農業栽種,也帶動了地方觀光產業。心動嗎?歡迎您也來一趟賞景+美食+健行的六十石山之旅,享受那遼闊的視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