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山縱走德文山

時間:96年5月27日

地點:屏東縣三地門鄉

參加成員:我、兒子、文仔

參考地圖 - 上河南島圖集

點選圖片可放大欣賞


三地山跟德文山這兩座位於三地門鄉境稜脈相連的山頭,在去年與賓仔就分別登臨過,但兩座山之間縱走卻一直還沒去嘗試。尤其當站在德文山頂,遠眺這段綠色稜脈蜿蜒起落,如神龍擺尾一般至三地山方拔地而起,山勢壯麗令人垂涎。但由於對此路線所得資訊不多,路況又不是很不明朗,一直都未有要去走的念頭。直到前陣子從Kaku前輩那裡得知這一段路線最近陳哲男前輩有去走過,於是與文仔相約利用一天時間前往一探,預計從三地山縱走至德文山。

與文仔相約清晨六點在三德檢查哨集合,好一段時間沒帶兒子爬山了,今天他沒補習,順便帶他一同上山。此季節太陽起得早,一早五點出門天已亮起。行駛於國道三號遠眺朝陽正從北大武山方向昇起,陽光灑遍高屏溪谷,粼粼金光奪目動人,不過內心卻是憂喜參半。因為昨日去登柴山時天氣好到爆,曬得頭昏眼花(晚間新聞就有老農被熱死的報導…),如果今天再來個曬死人的天氣,那可就有得受了!不過好天氣就有好展望,能夠一覽遼闊的山川景致,當然也是要老天爺賞臉才有的。

抵達三德檢查哨見哨所並無人站崗,待文仔到達後我們便直接進去,行抵屏315.1 K處的觀望山登山口(德文山又稱為觀望山),將我的車放置於左側產業道入口處,再共乘文仔的車前往三地山的登山口「賽嘉飛行場」。待整裝完畢出發時已七點多了,從停車場旁的產業道一路緩上,行約一小時來到了800 M的休息平台。相隔七個多月再次上來,發現平台草已修整,範圍也更加寬廣,還多了兩張塑膠椅,看來三地山近來似乎又熱門起來了。不過沿途步道上處處可見被挖的坑坑洞洞的痕跡,原先文仔說好像是山豬挖的,不過面積也未免太廣泛,倒反而比較像是鋤頭挖過的痕跡,至於目的為何就不得而知了。

休息一會後繼續上路,再來就是一路陡坡上三角點,沿途許多陡登處均綁有繩索,在一連串的拉繩上攀約四十分終於抵達三地山三角點。山頂並無展望及遮蔭,在三角點北側約10公尺處有一座電信天線,四周地勢平坦又有綠樹可蔽蔭,休息可在此。此刻文仔還未上來,我先到北測去探一下通往德文山的路況,下去不久即可見步逕分為兩條,直行續走稜線,旁邊樹幹上有一牌子寫著往德文山。右側的路徑則是下坡的路,疑似從東側茶園產業道那裡接上來的捷徑。不久文仔也上來了,我們先在三角點基石處照像後,再到電信天線處休息吃東西,正當起身要離開時突然見三位山友上來,於是上前問候寒暄,其中一位山友以前曾走過德文山這條縱走路線,他一聽我們說今天要走這段路時,還特別熱心告知沿途路況,並提醒我們這段稜脈有些地方不好走,要我們多小心,真感謝他的關心。

離開三地山後開始往北順稜而下,雖坡度不是很陡,但顯然路況就沒上登時那麼好了,而且路條也比較稀少。前段步道大多在巨石上跳來跳去,行約四分來到一塊大巨岩,步徑就從它的傾斜面下方穿過。一路下坡兩側盡是雜木林,不久開始出現了芒草,心中有種不妙的感覺。果然隨著芒草越來越濃密,路跡也開始變得很不明顯,最後連路都找不到了,穿梭在像甘蔗一般高的芒草林中,是大多數山友的痛。一路帶上山未拿出來的砍刀也出鞘了,揮舞著砍刀尋找路跡,文仔也試著分頭找可能出現的路條,只要找對路了,他並馬上綁上自製的布條以茲辨識,而兒子一直跟在最後頭卻也說他被芒草割了好幾道。雖然芒草叢生,不過只要抓住稜線,大抵上要維持方向還不算太困難。忽然間突然從右側切到了一段泥土產業道,路況馬上又轉成了康莊大道,回頭見產業道過來的方向,發現路況好很多,我和文仔心中皆有一個共同的問號,就是該不會在芒草區之前就應該有岔路右切了?然後再走這條產業道過來?這樣就可避開這些芒草了不是?唉!不管它了,反正走都走了,條條道路通德文啦。

走在產業道上輕鬆多了,沿著芒草區右側直行慢慢的兩旁植物開始轉成竹林,不久忽見步道上竟出現一條黑色的塑膠管線,不知做何用途,而後步道幾乎就順著管線而行。行約15分來到一處位於稜線中的觀景台,現場還架有簡易的木頭當椅,立於此處隔著口社溪與朝日山相望,亦可俯瞰整條口社溪就在腳下蜿蜒而過,向南與隘寮溪會流,再轉西注入荖濃溪,景色美麗動人。稍事歇息後繼續上路,不久來到一處寬稜空地,看似一處已荒廢的果園似的,由於樹木稀疏低矮,幾乎沒什麼遮蔽。隨著太陽逐漸昇高,身體已開始感受到它毒辣的威力,尤其剛剛在芒草堆找路,全身已汗流浹背,再加上酷熱難耐,真有一種快中暑的感覺。抬頭仰望左前方山頭研判為德文西南峰,我們從西南峰東側腰繞過去,如要順稜上走,看四周草木零亂,實在看不出有路上去的痕跡。

走過寬闊空地中可清楚遠眺德文山已矗立在眼前,酷熱得天氣令人有點望之生畏,看來得更加克制飲水才行。在11點時來到了一處大崩壁,步道從左上方高繞而過,過崩壁後就接到了鐵絲網護欄處,這裡怎麼會圍起這麼大面積的鐵絲網令人不解,順著產業道右側一路圍上去,由於產業道沿途上堆放著許多砍伐的樹木枝幹,行走其中還得左閃右切的,行來頗感不便。不久見左側有路條上稜,於是踩著邊坡泥土直切而上,陡峭鬆軟乾燥的泥土踩起來還會不斷滑落。

上登後又接一寬闊產業道,正午熾熱的烈焰亦不斷在蒸發著我們的意志力!順著產業道行到一處石板屋遺址,現場還搭有簡易棚架,我們在此處乘涼休息,一路沿業道上來都無遮蔭,曬得大家都昏沈沉的。在石板屋遺址後方有一明顯步徑順稜而上,樹幹上還有一牌子寫著往德文山西南峰,從路況看來由此上西南峰應該比較好走,但今天的行程並未安排這一段,留得有機會再探了。休息畢起身往左前方上稜續行,再來的路況遮蔭就稍好了一些,不過卻是開始一路的陡上,有些地方還需拉繩上攀,約四十分後攀上了一處凸出的展望點,立於凸稜前緣遠眺前方就是三地山。凝望今日一路走過來的稜脈,所有疲憊已消失大半,我們在此處以山地山為景,照了不少相。

離開凸稜展望點後山頂已不遠(約十幾分),我跟大家說就剩最後這一段路了,一股作氣走到山頂吧!於是兒子率先走在最前頭,沿著稜線緩緩上坡,此刻已近中午,原來一早烈燄高照的天空,開始堆積起了雲朵,總算變得涼爽多了。忽然兒子喊說:「山頂有人耶!」,我快步跟上後,從稀疏的林間上望,果然見許多人在山頂上。大老遠我就對他們揮手,他們也揮手回應,緩緩登上山頂後才發現人還真不少,男女老幼約30人左右,整座山頂好不熱鬧。原來他們是來自高雄,屬於練氣功的團體,每個月皆會安排一個行程登山健行。他們一得知我們大老遠從賽嘉經三地山縱走過來,都一臉佩服的表情。

不久文仔也上來了,這是文仔頭一次登上德文山頂,從三地山走過來費時約三小時,他一抵達三角點後感動到親吻基石。此刻已是中午十二點多了,那群山友正好都在用餐,還熱忱的邀我們一起吃,看他們的午餐有麵有粽子等,豐盛的不得了!不過我們卻一點食慾都沒,只感覺口渴罷了。其中一位山友背了好多杯裝礦泉水上來,一聽我們只想喝水,馬上拿好幾杯水給我們喝,真是令人感動。這麼熱的天爬山有水喝是最暢快的一件事了。

夏季午後天氣多變,登上德文山頂已無展望可言,不然在這個二等點的山頭,視野好到會讓你不忍下山的,可遠眺霧台周遭的大母母、麻留賀、霧頭山、及更遠的北大武山等…。請山友幫我們照完合照後便與大家揮手道別下山,臨走前還提醒他們如果有午後雷陣雨來時,最好趕快離開山頂,已免遭受雷擊的危險。天氣涼了;水也喝足了;又是下山,走起路來甚覺輕鬆自在,約五分鐘即來到電信天線建築旁的觀景台涼亭,此處也有一群山友在此午餐,經過時主動上前問候一番,其中一位山友還詢問我們這一段縱走行程需走多久?路況如何等問題,看來他也對這段路頗感興趣。

離開觀景台涼亭後至羊舍旁就是產業道,如果登德文山,高抵盤車輛行駛至此,登頂就用不到五分鐘了。我們一路未再停留直接下山,途中有兩、三處有捷徑可下切,當經過一間位於左側的農舍後,登山口停車處就已快到。最後在一點半左右終於回到我放車的地方,總算順利的完成了三地山至德文山這段稜脈的縱走,從賽嘉起登至此共費時6小時20分(含休息)。將裝備放回車上驅車下山,此時的天空忽然傳來陣陣的雷聲,仰望德文山頂已籠罩在雲霧當中,雖還未飄雨,但雷聲已轟隆作響,心想不知在山頂的那群山友已離開否。

開了約半個小時的車方才到賽嘉,我們先去附近探一座名為「坪頂」的平地三角點,再回到飛行場那裡去觀看人家玩飛行傘,由於從未實際近距離看飛行傘怎麼玩,一切都感到好奇及新鮮(詳細請看首頁到處走走─飛行者的天堂”)

三地門鄉的日出

曙光透過三地山

與兒子於賽嘉飛行場停車場登山口留影

途中遠眺今天的最終目標

德文山

蕨葉上的昆蟲「豆芫青」

註一

步道一景

途中眺望高屏一帶平原

800 M休息平台

攻頂步道一景

步道間發現一隻美麗的

大斑豹紋尺娥

三地山山頂

三等三角點

海拔高度:1060 M

基石編號:7123

於三地山三角點合影

山頂旁的電信天線

晴朗的天空

往德文山的方向

往德文山途經一塊大岩石

顏色鮮艷的昆蟲「虹彩扣頭蟲」

註二

步道一景

芒草區

出了芒草區接到產業道

沿水管路而行

途中一觀景台

與兒子於觀景台合影

觀景台望甚佳,可遠眺西側隘寮溪與口社溪會流向荖濃溪

口社溪對面的朝日山

沿稜線而行,黑色水管一直隨侍在側

穿過一片低矮草木的寬稜

正前方尖挺的山即是德文山了

稜線上的翠竹林步道

高繞過一片崩壁

鐵絲網護欄區

產業道一景

太陽曬得頭昏眼花

仰望德文山

石板屋遺址

步道上的保安界基石

拉繩陡上攻頂

回望來時路,發現已經走這麼遠了

最遠的尖銳山頭就是三地山

登上了一處視野絕佳的展望點

攝於展望點

步道旁的美麗花朵

最後的攻頂段

德文山頂已在望

已有許多山有在那裡

德文山山頂(又稱為觀望山)

海拔高度:1246 M

二等三角點

基石編號:1655

於三角點合影

下山囉!

涼亭觀望台

旁邊有一電信發射台及一間羊舍,高底盤車如開到此,登頂只要五分鐘。

步道旁一塊腐木長滿野菇

下山的產業道一景

產業道旁的休息涼亭

路旁的野牡丹

終於抵達早上放車的地方

在彎道與對向來車碰撞

狹窄的道路,對方又開在左側,我根本無路可閃了~

註一:

「虹彩叩頭蟲」─ 鞘翅目叩頭蟲科,體長約3039公釐,為完全變態昆蟲,生活史需經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階段。體背綠色具金屬光澤,前胸背板兩側具橙紅色條紋,外緣具黑邊,觸角及各腳黑色,翅鞘深綠色具強烈的金屬光澤,非常容易辨認。本種棲息量較稀少,主要出現夏季中低海拔山區,經常是在樹冠頂活動,為台灣特有種,被列名為保育類昆蟲之一。

註二:

「豆芫菁」- 鞘翅目/地膽科,頭部為橘紅色,胸、腹部黑色,喜食豆科植物及龍葵。牠們體內含有劇毒會分泌芫菁素,對皮膚具有強烈的刺激性,使皮膚起水泡發炎潰爛。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