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集山連走久集山
時間:100年2月28日
地點:屏東縣來義鄉
參加成員:我、賓仔
參考地圖:詳細請按此
點選圖片可放大欣賞
棚集山往北延伸至久集山這段稜脈,近年來山友走得頗勤,亦有人利用這條路線深入造訪久保山,甚至南久保山。去年就曾從白鷺部落分頭造訪過久保與南久保山,但對於棚集至久保山這段稜脈就一直還沒走過,加上賓仔登山一向不喜歡太操,因此今日打算走到久集山就好。
行車「屏110」經來義高中至古樓,過丹林大橋後取右迂迴上山來到丹林社區。06:50抵達丹林村登山口後,稍事整裝隨即出發。還是熟悉的步道與山徑,照往例上山不走產業道,順著稜線上行,連續的上坡直到上方的休息區方止。順著平緩的步徑續行,沿途有水管鋪設其中,左側可見到產業道接上的的路。07:43抵達三岔路口,直行順稜而行是A線(可經棚集下山),右側為腰繞之產業道通往B、C線,每一條都可以抵達三角點。取右走平緩產業道,08:00經第一水源,說是水源其實應該算人工水源,岔接的塑膠水管,打開截流閥就有水流出。續往前行約十分左側圓木階梯為往「靜心園」休息區的路,打算回程再到這裡來午餐。
08:19又經一處叉路口,左側順稜上行是傳統B路線,又名「中鋼路」,右側腰繞可通往C線。取右續行,過一木橋後不久,於8:25行抵產業道盡頭,旁邊亦有水管接出水,為第二處水源,也是最後一處,欲縱走者,可在這裡裝好水。最後水源處就是C線登山口,從這裡開始將一路陡上,沿途設有木梯及拉繩可供攀附。
於08:49終於登抵棚集三角點,海拔高度899公尺,合計上山共費時約兩小時。三角點周圍頗為空曠,共有四條路匯集於此,分別為ABC三線之外,還有南側通往久集、久保山的路線。抵達時山頂已經有幾位山友在此歇息,其中有四位山友還打算走到久保山。慢慢的山友們都離開了,我們也於三角點旁邊的桌椅休息片刻後,於09:04起身往久集山續行。
往久集山的路先是一段緩坡下行,至鞍部後再拉繩陡上。09:17上到一處搭著帆布架的休息區,海拔高度950公尺,休息區內有鍋、灶、桌椅、吊床…裡應俱全,許多山友在此埋鍋造飯,泡茶聊天,好不悠閒…。在休息區旁邊的樹林中有一個廢棄黑色塑膠大水桶倒在一旁,不知為何會有這麼大的水桶出現在此?
隨著高度爬升,在途中林木較稀處,已可眺望南北大武山雄峙在側。09:41抵達來義林道岔路口,取右往久集山方向續行,沿途林相原始優美,路跡明顯,很難想像它以前曾荒蕪過一陣子~。途中忽見一對年輕夫妻及他們的兩位小孩迎面下來,心想能有小孩子來到這真不簡單,便好奇的問那對夫妻他們從哪裡過來?原來他們是從來義林道上來的,他說這樣比較好走,不過得要4WD車才行。
09:58終於抵達海拔高度1129公尺的「久集山」,山頂並無基石,周圍林木蓊鬱,沒有任何展望。當我們抵達時,有一位女性山友在此休息,而剛才在棚集山遇到的那四位山友也在,他們正在重新整理裝備,將午餐的東西先放置於此,準備續登久保山。另外那為女山友原來是她先生是去久保山,她留在這裡等她先生回來。我跟賓仔說:「改天我們也來走到久保山如何?」,但賓仔只是笑笑,似乎引不起他的興趣…。
在久集山頂待了約二十分鐘後,告別了那位女性山友,整裝下山,約40分鐘即回到棚集山三角點。未做停留,直接從C線下山,陡下二十分鐘終於下到最後水源處。在此拿出水瓶裝滿水,準備到靜心園煮午餐。來到靜心園發現附近所有休息位置都已有山友在使用,最後來到一處搭有帆布的平台,裡面有兩位女性山友在此歇息,上前詢問她們附近哪裡還有位置?她們當下熱心的表示,就跟她們一起使用就好。當我們簡單的吃過午餐後,她們還煮了一鍋有機素食麵條,熱忱的招待我們共享,真是感激不盡~。
餐後揮手向那兩位好心的山友道別下山,回程我們就選擇走產業道下去,沿途經過三座草亭。走在產業道上發現道路被拓寬了許多,幾乎小車都可以會車了,不知將產業道開到這麼大是做何用途?原有坡坎又被往內挖,許多樹木的根都已裸露在外,像這樣子一場雨可能就坍了~。人們不斷向山林爭地,似乎已忘記前年八八水災所帶給我們的教訓。
13:30返抵了丹林登山口,午後的陽光曬得人暖洋洋的,於社區中逛逛再驅車離開。丹林社區中的原住民小朋友於巷弄間奔跑嘻戲,大人們在屋簷下把酒言歡話家常,好一幅安詳合諧的畫面。部落下方跨越林邊溪的丹林吊橋,仍是最吸睛的地標,熙來攘往的人大多是遊客,因為旁邊的丹林大橋已取代它的交通功能。揮別棚集山,謝謝它每次都讓我帶回滿身的芬芳與人情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