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嶺木馬古道大O型縱走順登橫嶺山

時間:97年8月17日

地點:台中縣

參加成員:我、文仔

參考地圖:

點選圖片可放大欣賞


今年入夏以來豪雨特多,一直不敢排太遠的行程,例如本來預定五月份要去大鬼湖,卻因多納林道又被豪大雨被沖毀了,迫使計劃改變。固最近幾乎週週爬柴山,即安全,又可達到健身與接觸山林的目的。不過爬久了,還是想往它處走走,看點新鮮事物,於是就安排前往中部的橫嶺木馬古道一遊順登橫嶺山。

從去年底來走鳶嘴稍來時,就一直想來走這條步道了,不過每次要成行就又下雨,直到這一週見天氣不錯,與文仔相約決定禮拜天前往一探。清晨四點半即到楠梓接文仔,再走國道一號北上至台中,過豐原後轉國道四號向石岡方向而行。下了交流道順著台三縣往東勢方向行駛,因早餐還沒吃,順路在路旁找一間7-11吃早餐,看著時間還七點不到,從高雄至此只花了兩個多小時。

餐畢續沿台三線過東勢大橋至東勢,經「林務局雙崎工作站」往東坑路,開始進入大雪山林道(200林道),順著蜿蜒的山路於0720抵達了15.1 K的育才巷登山口。由於育才巷入口擺放著一座紐澤西護欄,旁邊的還有警告標誌禁止開車入內,只好將車停靠於15K處路旁的一處棚架下。整裝完畢沿著育才巷下行,道路兩旁皆是蒼翠的桂竹林,景致優美動人。走著走著見四、五輛轎車開下來,他們竟直接將車開到裡面去,無視警語的告示,不知是我們太老實了,還是他們沒看到告示牌…。

一路緩下約五分鐘來到橫流溪的吊橋處,有了右側寬敞的水泥路橋,紅色的吊橋似乎已沒再利用了。過了橋樑後取左上行,不久經過右側有一間木造建築為「大雪山社區遊客服務中心」,剛才看到開車下來的山友,正在此整裝。道路順著遊客服務中心左側的水泥路取右上行,約三分鐘後即可見登山口,入口處立有一里程木樁,上面寫著「6.6 K橫嶺山自然步道」,這就是橫嶺木馬古道了(註一)。此步道起點是由大雪山林道的26.5K處(橫嶺山隧道口)算過來,所以這裡應該算是步道終點,表示這條步道全長有6.6公里。

大雪山社區的居民,在近幾年來為發展生態旅遊,還特別開發出的賞螢步道,6.6 K處就是其入口,不過這得晚上來逛才有看頭。順著步道上行,前段還算平緩好走,兩側皆是翠綠的竹林。約15分鐘後步道旁出現一座運材的木馬,外觀長得像雪橇一般(註二)。里程582 M的位置經過一處往燒炭窯的岔路口,就在右側下方50公尺而已,我特別下去一探,見其窯早已長滿蕨類及雜草,但外型還隱約可辨。其實觀此窯也不一定要走下來,在步道上往下看就看得到了。

0757經過一處休息區後,步道開始轉為階梯,一路都是用網狀沙包及木材構築起來的階梯,全依照生態工法來施工,在稍陡之處還綁有繩索供人攀拉。行至5.4 K處有一岔路可通往出雲山苗圃,賞螢步道至此脫離木馬古到從出雲山苗圃出去。看著往苗圃還要1.5 K,今天是沒這個時間前往了,還是留待下次給自己有再來造訪的理由。

抬頭仰望永無止盡的階梯順支稜而上,一路的上坡讓文仔有點吃不消,見他步履越來越顯沉重,心想該不會又要抽筋了吧?好奇的關切他一下,他說就慢慢走就好,走那麼急做什麼?其實他或許不知,今天的步速很明顯的比以往慢了許多了,連背水爬柴山都比這個快。可能他從一開始配速就沒配好,結果到後面就越走越累,果不出其然,沒多久就聽到他說他快抽筋了…。

連續的上坡到一處展望良好的稜線上,先讓文仔休息一下,從透空處可眺望橫流溪對岸大崠山一帶連脈。起身續行經過一段陡直的木梯,手腳並用通過木梯,後面還是一段又一段的上坡,這一路得爬到3.5 K處才行。好不容易終於看到4 K的里程木樁,再0.5 K就可結束這一路的上坡了,至此陸續可見從另一端下山的山友,一股作氣奮力上走,在0920終於接到了產業道。

當上到3.5 K處的木馬古道平緩腰繞段時,發現遊客更多了。他們大多是從橫嶺山隧道口那一頭進來,走走這段既寬敞又平緩的純杉林步道。一路的辛苦走到這段步道時,疲累馬上隨著微風霧消雲散。四周盡是筆直高聳的杉木林,行走其間林中傳來陣陣金翼白眉的鳴叫聲,走在林蔭大道伴著陣陣汔涼的微風吹拂,令人有種飄飄然之感。左側偶有開闊的視野,一眼望去山巒青翠,而尖銳的鳶嘴山一路隨伴在側。

行約25分左右到一處岔路口,根據指示牌所示,往右約五十公尺處可抵工寮遺跡。我們順著平坦的古道來到工寮遺跡,發現遺址上僅剩下一些破損斑剝的爐灶與地基。在民國四、五十年間台灣伐木業賺取外匯,大雪山林場就是台灣四大林場之一,當時從橫嶺山隧道口所延伸過來的這段長約3.6 K的林道就是橫嶺支線。而這間在2.3 K位置搭建的工寮,就是當時伐木、集材、造林工人休息之場所。但隨著林業的結束,工寮也就慢慢的被荒煙蔓草所埋沒,如今僅留遺跡默默向世人訴說它那段已退色的歷史。

1011分行抵了往橫嶺山的主岔路口,此處位於里程牌約1K的位置,直行913公尺可抵達橫嶺山隧道口,而往橫嶺山還有1.5 K。稍事休息後取右上往橫嶺山上走,登山口就在岔路口往內約數十幾公尺左側,踩著大小不一的岩石上走,一路陡上七十幾公尺直到稜線。這裡的路況就沒木馬古道那麼好了,爬約十分鐘上到了鳶嘴山走橫嶺山的稜線步徑,在樹上亦釘有一塊指示牌標示往左通往鳶嘴山,往右則是橫嶺山,並還寫著至橫嶺山還需30分鐘。

取右往橫嶺山三角點續行,沿途路況雖不甚理想,但路跡還算明顯,沿途皆有路條可指引。在上個月新聞報導說有一位山友在這附迷了路,誤往東側下切,受困於東卯溪谷長達15天之久,經歷了卡玫基及鳳凰接連兩個颱風侵襲後,竟然還能奇蹟式的生還獲救,真是福大命大!但對於那麼明顯的步徑怎麼還會走錯,實在令人匪夷所思,連文仔也覺得百思不解。

在上下一個小山頭後,開始一路的陡上,有些地方落差還挺大的。手腳並用,奮力上攀,終於在1045登上了橫嶺山三角點。看著時間,從早上於育才巷入口攀登至此,共費時約三小時二十五分(含休息),海拔高度爬升超過一千公尺,說輕鬆還真不輕鬆呵。山頂四周因林木過高,毫無展望可言,而早上原本晴朗的天空也開始起了雲霧。沒展望加上沒陽光,開始略感寒意,見時間尚早,與文仔討論後決定到橫嶺山隧道口再行午餐。

在山頂待了約半小時後起身下山,一路陡下還需謹慎慢行以免滑落。在往鳶嘴的岔路時巧遇幾位山友從那一頭走過來,他們是從27 K處東側隧道口那一邊上來的。與他們閒聊幾句後取左下山,回到木馬古道岔路口時,發現遊客更多了,從他們的穿著看來好像是來旅遊的一般遊客,反而山友比較少,甚至還有穿著拖鞋什麼東西都沒帶也走進來的。在之前還看到許多人騎著單車進來,可見此段步道是多麼容易親近及好走。

最後的剩1K的步道只踢15分鐘就出來了,終點就在大雪山林道26.5 K橫嶺山隧道西側入口的位置。見時間正好十二點,登山口許多友正在此用餐,步道入口處道路兩旁停滿了車輛,到處都是人,好熱鬧的景象呵!我們也選擇在此炊煮午餐。看來大部份的人都選擇這段3.5 K的平坦步道來走,這裡的確是享受森林浴的好地方。一般人如欲輕鬆一點走橫嶺木馬古道全程,選擇從這裡往下走,直到下面的大雪山社區也會比較輕鬆。我們今天這種走法則是一路上坡,如果不上橫嶺山的話,總爬升約八百多公尺,也有山友會選擇再循原路下山,可謂鍛鍊腳力的行程。但我們今天想採取另一種方式,就是沿著大雪山林道邊走邊看有無便車可搭下山,原則上打算先走兩三公里再攔攔看,如果累的話就早一點攔,端看心情而定。

順的大雪山林道的柏油路往山下走,午後的山區已開始起了雲霧,陰涼的天加上一路緩下,走起來感覺還挺舒暢的,但還是希望別下起雷陣雨來的好。沿途景色怡人,偶有溪澗從右側山溝中嘩啦嘩啦的竄出,邊走著邊拍照,感覺也頗怡然自得,但美中不足的是,三不五時呼嘯而過的車輛或機車隊,轟隆的引擎聲劃過寂靜的山谷,揚起陣陣的塵煙,擾亂原本的清靜。還是那些單車族的騎士們可愛多了,這可是目前時下最夯的戶外活動,節能減碳又健身。看著上坡的騎士各個揮汗如雨踩著踏板奮力上騎,不由得也對著他們振臂高呼加油!而下山的可就輕鬆了,咻咻的的滾輪聲,如輕舟流水般,一溜煙就已消失在視線的盡頭。那種乘風的快感,真是以無形容的暢快。

在林道中,只要路旁有稍開闊的空地,就一定會有人在那裡休憩或野餐。現代的人工作壓力大,每到假日都喜歡遠離塵囂到郊外走走,接近一下大自然,藉由森林的芬芳來洗滌疲憊的身心,而這條大雪山林道,就提供了許多這樣的場所。看他們有的攜老扶幼,或是帶著自己心愛的另一半,驅車來到這山林中,帶著一頂躺椅,坐在樹蔭底下,靜靜的享受這片刻的寧靜,真是懂得享受生活的人。

看著時間,每一公里大約走13分鐘左右,換算下來,如果一路都沒攔車的話,照這樣的步速走到15 K育才巷口的停車處,近12公里的路得花上三小時才行。見時間已一點多了,才走四公里不到,想把速度再加快點,忽然覺得文仔似乎越走越慢。走沒幾分鐘見他離我越來越遠,還得停下來等他~。「我看我們攔車好了~」他略顯疲態的說,「好吧!那就攔攔看吧~」因為回程還打算去探一座「分桂林山」的基點,又不想太晚回家,我還是覆和的說。

結果不知道是我們長得太嚇人,還是大家都在趕時間沒看到,竟然攔了幾十分鐘都攔不到一輛車~。就在失望之際忽見一輛山地巡邏警車駛近,我們趕緊向他揮手,沒想到這位天才警察杯杯竟也對著我們揮手微笑致意,然後就呼嘯而過,也不停車問候一聲我們是否有啥事要幫忙,難不成他以為我們是在對他打招呼呀?唉~還是繼續走吧!難怪我一直跟警察的默契都不太好...

連警車都攔不下來,看來今天真註定要靠雙腿回到停車處了~。去年跟賓仔還有阿杰前來走鳶嘴梢來,從30 K要走回27K時,聽阿杰說,不用攔都有不下三部車主動示意要載他們(那次我被他們兩個放鴿子,詳見鳶嘴山縱走梢來山活動記錄)。然而這一次卻一輛都攔不到,運氣還真有點背!後來文仔開口說:「不然你跑回去開車好了…」,我就知道他早晚會動我的腦筋,果不出其然!雖然內心頗感無奈,但又有什麼辦法呢?我便對他說「等看到21K的牌子我再跑好了~」。猶記得22 K好像經過好一段距離了,結果話剛講完,馬上21 K的里程牌就出現在前面不遠的轉彎處。

我卸下背包給文仔說:「你幫我拿背包吧!一路上你還是繼續攔車子,如果攔到了,經過我時再叫我上車吧~」。語畢!我卸下背包邁開步伐開始往山下跑,從這裡到15 K的停車處還6公里整,這又讓我回想起年初去石可見山那時的場景,最後那次也是跑了約六公里。差別那次跑的是老七佳的土石路,而這次跑的是海拔較高的大雪山林道,好在是一路下坡,否則肯定累死!

調適著呼吸大步邁進,除了喘息聲,就是車輛呼嘯而過的引擎聲。腰包裡的物品鏗鏘作響,經過20 K附近的觀景台時,竟還有遊客對著我高喊加油!最後終於在1415分回到了停車處,拿起無線電呼叫文仔說我已抵達,請他別再攔車了。看著時間已跑了三十三分鐘,趕緊驅車上去接文仔,就在19 K的地方看見文仔漫步下來…。

沒想到今天的橫嶺山木馬古道之行,竟走成了一個超大的O型縱走,想起來都覺得有點誇張。早知如此,再走原來的步道回去還比較輕鬆。不管怎麼樣走也走完了,合計今天共走了21.1公里的路,看來是爬橫嶺山最遠的距離了,也算是難得可貴的經驗。看著時間應該還有餘裕可前往分桂林山一探,拿出地圖資料往下一個目標出發(詳見基石探勘全記錄)。

順利探得分桂林山後,回程的路上見路旁都在賣水梨,於是與文仔分別買了一大袋大水梨回家。這個季節正是高接梨採收期,又大又甜的水梨令人口水直流!如果在山上又熱又渴的時候,有這麼一顆碩大的水梨,那真是無價之寶呵。抵達東勢開始下起了雷陣雨,超大的雨勢,讓雨刷都有點撥不及。上到高速公路路後雨勢漸小,回望東側的山巒盡在一片黑壓壓的烏雲當中,好在這場雨在下山的才下起來,不然又要淋得一身濕。回到高雄才六點,正好符合文仔答應他老婆須在太陽下山前回到家的承諾!唉~為能下一次能順利的請到山牌,要當個想爬山又想顧家的半宅男,還真是難為啊~

高速公路上的清晨

車輛停放在15 K路旁的棚架內

育才巷岔路口

位於大雪山林道15.1 K

育才巷一景

下至橫流溪的紅色吊橋前

過水泥橋往登山口

大雪山社區遊客服務中心

登山口

入口處有一座橫嶺山自然步道6.6K的木樁

步道一景

步道旁的筆筒樹

俯視山下大雪山社區一帶

竹林夾道

運柴的木馬

這也就是木馬道名稱的由來(註二)

往燒炭窯岔路口

此距離登山口約582公尺

燒炭窯遺址

攝於燒炭窯

途中的休息平台

階梯一景

攝於爬坡段

稜線展望點

展望點

展望點遠眺橫流溪對岸山巒

階梯一景

階梯一景

持續的上坡

步道一景

步道間的休息區

陡上的木梯

攀上木梯

步道一景

休息平台

途中展望

步道一景

又是階梯

階梯一景

上來的路

終於上到平緩的腰繞路了

從這裡開始至登山口共3.5k

全程都是舒適至極的平緩林道

步道兩側盡是筆直的冷杉林木

步道一景

步道一景

步道一景

步道一景

步道一景

步道間的橋樑

遠眺鳶嘴山

(右側最尖的山頭)

美麗的步道

步道一景

往工寮遺跡的岔路口

工寮遺跡

工寮遺跡

工寮遺跡

步道一景

步道一景

翠綠的山巒

步道一景

寬敞的步道

往橫嶺山的岔路口

位於913公尺處,海拔高度約1800m左右

取左上坡往橫嶺山約1.5 K

上登的步道狀況

先上到鳶嘴山與橫嶺山之間的稜線

快到稜線了

稜線主岔路口

左往鳶嘴山,右往橫嶺山

取右往橫嶺山

橫嶺山頂已在望

山頂快到了

終於登上橫嶺山三角點

三等三角點

海拔高度:2024公尺

基石編號:6581

於三角點合影

攝於橫嶺山頂

山頂一景

雲霧籠罩的木馬古道

產業道一景

前面就是登山口了

抵達26.5 K處的橫嶺山隧道口登山口

登山口的橫嶺山自然步道導覽牌

在登山口午餐

登山口大雪山林道上停滿車輛

徒步順著大雪山林道下山

途中景色

大雪山林道一景

大雪山林道旁的溪澗

大雪山林道一景

沿途景色

大雪山林道旁山壁上的瀑布

瀑布一景

就是從這裡(21 K)開始跑的~

大崠派出所

又大又甜的高接梨

註一:

荒廢數十年的橫嶺山木馬古道,經由大雪山社區居民重新踏查、東勢林管處規劃,全長六點六公里的橫嶺山生態步道已經完成施工,沿途林相景致優美,成為民眾踏青登山的新選擇。

日治時代大雪山社區居民以橫嶺山古道搬運木材,是當時大雪山林場的木馬古道之一,隨著大雪山林道通車,橫嶺山古道功成身退,逐漸淹沒在荒煙蔓草中,被世人淡忘,直到三年前,大雪山居民積極推動社區生態踏查,居民上山尋找古道舊跡,發現沿途生態豐富,充滿自然之美。經東勢林管處探勘後,規劃為生態步道,再現古道風華。

橫嶺山生態步道起點,在大雪山林道二十六點五公里的橫嶺山隧道口,出口在大雪山生態教室後方的木馬道登山口,全長六點六公里,沿途每五百公尺均設有指示牌,林管處重新整理後,舖上台階,整條古道動線流暢,適合民眾登山健走。橫嶺山生態步道全以自然生態工法施工,沿途風光秀麗,並與大雪山社區結合,是體驗自然生態的好所在。

註二:

木馬的形狀如雪橇,木材放置並以麻繩牢繫於木馬架上,起運時人立於木馬前方,肩搭背帶用力拖拉於木馬道的枕木軌道前進。木馬道寬約23尺,每隔2尺許橫鋪一就地取材的小徑枕木,望之如軌道而無鐵軌。為利木馬滑行,拖行同時須時時加油,以減少磨擦,通常以廉價的桐仔油、菜仔油置於竹筒內,用時以雞鴨翎毛塗於枕木上。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