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雨綿綿的見付山之行

時間:96年5月1日

地點:高雄縣

參加成員:我、文仔

點選圖片可放大欣賞


本想在五一勞動節假期排個連休前往南湖大山,因從天氣預報得知當地天候狀況不甚理想,只好取消原計劃,利用五一當天與文仔相邀一同前往藤枝一帶的「見付山」登山。清晨0630即驅車到義大接文仔,再沿國道10號至美濃,順著台27往六龜方向而行。由於今天學生還是正常上課,行抵六龜時街上都是準備上學的學生。

過六龜大橋左轉往藤枝而行,陰霾的天氣到山區更為顯著,毛毛細雨有一陣沒一陣的飄著。明明天氣預報說五一這天會是多雲時晴的好天氣,結果卻反而下雨!雖然天氣陰霾,不過能見度卻出奇的好,行駛到高處往山下眺望,六龜鄉一帶村落清晰可見,好像整片大地都被雨洗乾淨了。車沿山路迂迴而上,在八點左右抵達了藤枝森林遊樂區, 於遊樂區入口前第一停車場處取右下切往「出雲山林道」,沒想到剛下去卻見一挖土機在施工修路,整段路面早已崩落,根本無路可走,怎麼會這樣呢?上禮拜祥馬前輩不是剛來走過啊!當場傻了眼,內心充滿疑惑…。

下車詢問施工的工人,他們說是幾天前下雨時坍掉的,現在封路整修,大概要一個禮拜才會完工。心想都已來到這了,就這麼折返實在心有不甘,從資料研判此林道需走3.3 K方才會抵達見付山登山口,見時間尚早,就當做登山前的熱身運動吧,亦然決定下車徒步前往。將車停放於藤枝第一停車場處整裝出發,等候怪手打鐵樁的空檔快速通過,沿著出雲山林道前進。一路緩下行約1K左右又見一崩坍處,路面皆已被挖開並倒上土石整地,踩著鬆軟的回填土通過第二處崩坍點,隨後的路況至登山口就平坦易行多了。

行約40分鐘左右終於來到了登山口,見時間方才九點,此處產業道鋪設著完好的水泥路面,周圍附近約可停靠四、五部小車沒問題,來日待前面的林道修築完畢,直接開車至此就可以省去來回一、兩個小時的步程了。登山口在 林道轉彎處右側,入口一棵樹木上有祥馬前輩釘的鐵牌一塊,標示為「見付山新登山口」,順著路條山徑一開始就是一路上坡入林。林中綠樹如蔭,鳥聲啾啾,加上今日霧雨綿綿,行走其間甚感清涼快意,連空氣都清新芬芳。

爬升約10分後上到一處杉木林地,筆直的杉 木純林,從樹木的大小看來應該是近十年剛 種植的,一眼望去整齊劃一,頗感數大之美。步道從杉木林右側繞行,約5分鐘左右來到第一拉繩段,此處坡度頗為陡峭,需攀附繩索方能上走。通過拉繩處後不久即可見一座保安界碑,界碑基石旁插有一根樹枝,上頭套著塑膠袋,不知做何用途。行走在密林當中林相頗為原始,步道上因霧雨而顯得有些陰暗潮濕,途經一處平坦開闊處見有一步徑從右側接上來,研判應該是舊登山口上來的路徑。

0950行經一小段芒草,雖生長茂盛,但路跡還算明顯,穿越並不困難。再一個上坡過一小山頭忽見寬稜上的步道兩側似乎有明顯的坡坎遺跡,而且順著步道往前,途中由石塊推疊而成的遺跡越來越多處,內心頗感納悶,這邊怎麼會有這條疑似古道的遺址呢?經查證研判應該是日據時代所構築而成的「六龜特別警備道」(駐一)。沒想到能在這山間看到這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古道,是此行中意料之外的收穫。

走在滿是枯葉鋪地有如地毯般的步道,真是輕鬆舒適,雖然天空細雨紛飛,衣褲皆已被兩旁的草葉沾溼,卻仍然不影響到我們的登山興致。本想拿雨衣出來穿的,但雨勢有一陣沒一陣的飄,況且在密林間幾乎淋不到什麼雨,也就沒那麼在意了。忽然間在步道中的枯葉堆裡發現了幾珠白色物體,連忙停下腳步端詳,「是水晶蘭耶!」我如獲至寶的驚呼,文仔連忙也跑過來看,今天上山我就有預感此處應該會有水晶蘭的芳蹤,因為這附近的海拔高度、環境 及氣候條件,極可能有水晶蘭,果不出其然讓我發現了。看著光滑雪白、晶瑩剔透的身驅,真令人驚豔不已。其嬌小的花葉,如不稍加留意,還真不容易發現它的蹤跡呢!只要您願放慢腳步,仔細觀察與搜尋,將會發現它美麗的倩影就在最不起眼的腐植落葉間(註二)。

拍完水晶蘭的照片後上坡續行約5分鐘,聽文仔在前方高喊一聲「圖根補點」,我就知道山頂到了,因為其三等三角點就在圖根補點再過去約幾十公尺處。我們先於圖根補點拍照後再直奔三角點而去,一分鐘不到即抵達三角點,見時間為1037,從藤枝行走至此約2小時20分左右。山頂四周草木皆高,並無展望,不過對向還有步道續行(研判是往榆油山的縱走路線)至透空處就有一些展望。

我們於三角點拍照後,再往前之處找一塊空地休息,從現場許多整齊劃一的砌石遺址狀況看來,好像是六龜警備道上的駐在所。由於大多已被草木覆蓋,無法一窺其當時的規模,但從佔地面積看來似乎還挺大的。如今古道早已埋沒在荒煙蔓草間,過往旅人不再來往,望著長滿苔蘚斑駁的 堆石,讓思緒隨風飄進久遠的時光長廊中,去感受它曾年輕風光的歲月。

山頂待了好一會後,起身下山,沒想到要下山雨又開始飄了,一路並未再做休息直接下山,才花一小時即回到產業道3.3 K登山口。此時雨勢漸大,但還算是小雨,雨衣都懶得穿了,快步踢出雲山林道回藤枝。就在約3K處巧遇四位穿著雨衣的山友迎面而來,本以為今天只有我們來這裡而已,沒想到還有同好。大家見面相互問後一番,他們是來登天通山的,一聽我們是去登見付山的,便詢問我們路況如何及所需步程,聽來他們應該是沒去過。揮別了那幾位山友後繼續踢林道回程,當行抵 1 K的大崩坍處時,看到早上在林道入口打樁修路的挖土機已開到這裡來作業了,那位司機看我們已登完山歸來還向我們揮手微笑致意,看來他們也有在趕進度似的,可見這條林道的利用率還很高。五一勞動節我們休假,卻看著這些勞工依舊賣力的在山區辛勤的工作,不由得對他們一表崇敬之意,台灣有這些勞工朋友的打拼,真是"福氣啦!"

只花三十幾分就回到停車場了,見時間才12點多,原定是要在3.3 K登山口炊煮午餐的,但因雨只好直接回程,既然都回到藤枝森林遊樂區了,想說乾脆就直接到街上的餐廳吃就好。將裝備放回車上後便徒步前往小吃街找地方坐下來吃頓飯,由於今天算是假期,來玩的遊客特多,又正值午餐時間,每家餐廳都是人。找了一家文仔月前剛來過的餐廳進去,此餐廳後方可遠眺整個邦腹溪四周山景,在雨後的能見度好到不行,極目甚至可遠眺到六龜鎮及更遠的中寮山那一帶,真是頭一次在藤枝遇到這麼好的能見度,在大晴天看得話還不見得有這麼好,因為地平線大多灰矇矇一片,像是沙塵又是空氣污染的 ~

等了好久不見我們點得飯菜出來,文仔提議說:「乾脆別吃了,我們還是自己煮好吧...」,我説:「現在下著雨,去哪找地方炊煮啊?」,「我知道二集團那裡有個地方很合適!」文仔似乎早盤算好了的說。既然有合適場所當然就走了,立即起身 向門外正忙得不可開交的老板說我們不吃了,老板見狀只有連賠不是~。藤枝自從前年封園以來已近兩年,如今重新開園遊客依舊捧場,對這些沉寂已久的商店街,應該有著久旱逢甘霖之感吧。

驅車行經16.9 K處時發現右側有一登山步道,入口處林木綁有路條,研判應該就是往「藤枝山」的登山步徑,待下午再來一探了。行到 15 K處二集團部落右側岔路口轉入,不久即見整排的木造涼亭,前方不遠處就是「寶山國中」,原來文仔說的就是這排涼亭啊!果然是野炊的好地方。現場已有許多車輛停靠在此,於是找一處涼亭空位停靠下車煮麵,隔壁正好也有幾位遊客在旁野餐,正當我們在午餐同時,聽見隔壁的遊客似乎聊著登山的話題,引起了我們濃厚的興趣!主 動起身向前打招呼,方知對方原是來自高雄燕巢的吳姓夫婦山友,他們也是欲來登見付山的,結果因見林道整修而改變行程到藤枝山這附近一登。沒想到我們的目的均相同,還真是有緣呵!閒聊下發現吳兄夫婦倆也有頗豐富的登山經歷,不久前還剛登過卡山,夫妻倆有著相同興趣,攜手同遊山林,多麼令人欽羨呵。

因下午我們將順探藤枝林道附近幾座山頭,見吳兄夫婦對登山有如此豐富之認識,便向其請教往美輪山的登山口位置,順便確認其他如頭剪山、藤枝山等步道狀況,吳兄幾乎知無不答,真是太感謝他們了!並感謝吳 太太熱忱分享的芭樂,山友間就是這麼充滿人情味。餐畢拜別了吳兄夫婦倆,驅車開始我們下午的基石探勘行程。(詳見首頁目錄的"基石探勘全記錄")

於台27線途中遙望尾寮山

藤枝林道旁的一顆四等控制點

藤枝林道眺望六龜鄉鎮

左側那座高山就是「大貢占山」

遠眺溪南山()、石山()

出雲山林道入口處道路施工一景

車子過不去

遠眺「見付山」

最高的那座,也是等一下要登臨的山

車子過不去,只好開始踢林道了~

路旁的月桃花

途中遠眺山谷一景

回望藤枝森林遊樂區入口處

踢了3.3 K的林道,抵達了登山口

(位於右側)

登山口旁開滿一整排的白花曼陀羅

白花曼陀羅

登山口

路旁倒木上的菇類

攝於步道間

杉木林

拉繩上攀

保安界碑基石

文仔經一處下坡段

芒草區

盛開的華八仙

(註三)

稀子蕨

葉脈軸中的褐色果實稱之為「不定芽」(註四)

稜線上的坡坎遺跡

水晶蘭

水晶蘭近拍

六龜特別警備道坡坎遺跡

又發現幾株水晶蘭

山頂的圖根補點基石

攝於圖根補點

見付山三角點

三等三角點基石

海拔高度1685 M

基石編號:7201

於三角點合影

山頂景色

西施杜鵑

六龜特別警備道

駐在所遺址

攝於六龜特別警備道遺址前

六龜特別警備道一景

下山再度通過杉木林

回到登山口

回程途中經過「天通山」B線登山口

就在見付山登山口前100公尺處

「天通山」的另一處A線登山口

回到產業道崩坍處

挖土機還正在工作

藤枝的產業道入口到了,工人們還在施工

上面馬路已停滿了遊覽車

回望見付山

雨中陰霾的天氣,能見度卻超好!

至二集團部落風景區炊煮午餐

註一:

六龜特別警備線國家步道是日據時代在南部所興建的第一條古道,主要是了保護六龜、美濃一帶平地人,能平安上山採樟腦,不會被原住民「出草」殺掉而興建,當時周圍還有設置隘勇線及通電鐵線網,目前雖已損壞,但在樹梢上,還可看到架設電線阻隔電流的白色及咖啡色礙子。當時日本政府不但沿線設置通電的防備線,更駐防著高密度的軍事武力,越嶺道每隔一公里就有一個警所,全程高達53 座警備駐在所,並且這53處警備駐在所的名稱,亦與貫通日本最大的「東海道」健行步道上的53個宿泊地名稱一樣。其中美瓏砲台警址-小田原-沼津、二集團-藤枝-馬里山-見付、扇平-鳴海-真我-茂林-多納等段均極具古道代表性。

環境現況說明

地理區位:六龜特別警備道位於高雄縣境內,北起桃源,南至多納,坐落於茂林風景區範圍,北起桃源經藤枝國家森林遊樂區、御油山、鳴海山、真我山,南至多納;其北側入口桃源亦是進入關山越嶺道之西側入口,由藤枝國家森林遊樂區之二集團更可由石山林道銜接中央山脈脊樑國家步道系統之關山卑南段。

交通方式:六龜特別警備道北側:由北側進入六龜特別警備道登山健行之遊客,可由台南或高雄都會生活圈出發,經南二高官田系統交流道、 84 快速道路、台 20 線,由桃源登山口進入步道;亦可由高雄都會生活圈經台 21 線、台 20 線、台 22 線由桃源登山口進入步道。
六龜特別警備道南側:由南側進入六龜特別警備道登山健行之遊客,可由高雄都會生活圈出發,由台 1 線接台 27 線、高 132 鄉道,經茂林轉茂林林道至多納登山口進入步道。

環境現況:六龜特別警備道位於茂林國家風景區內,北側入口為桃源,亦為關山越嶺道之西側入口,可銜接中央山脈脊樑國家步道系統(關山卑南段);南經藤枝國家森林遊樂區、御油山、鳴海山、真我山至多納溫泉。步道沿線周邊上有寶來溫泉、石洞溫泉、不老溫泉及扇平等遊憩據點;藤枝國家森林遊樂區內之二集團可銜接石山林道至中央山脈脊樑國家步道系統之關山卑南段南側入口。鄰近遊憩據點尚包括:南橫公路沿線景點、旗山及美濃客家文化、三地門及霧臺原住民文化等。

主要銜接生態旅遊系統:藤枝國家森林遊樂區、南橫風景線、茂林國家風景區。

註二:

水晶蘭不是蘭花,雖然名為水晶蘭,但她並不屬於蘭花一族,也不是蕈類,它是屬於鹿蹄草科植物,學名為:Cheilotheca humilis。其生長環境分布於海拔15002500公尺,常見於冷涼潮濕的針闊葉混合林間,植株高大約720公分,雖然整株不見綠色,但她是有葉片的,貼在花莖旁卵形麟片狀的薄膜就是她的葉片。全身沒有葉綠素,因此也無法行光合作用,是靠著腐爛的植物來獲得養份。56月間由莖頂處抽苔出白色長鐘形小花,有時數朵集生,是難得一見的植物。

在台灣,鹿蹄草科水晶蘭屬應該有2種植物,即水晶蘭及阿里山水晶蘭,根據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植物組助理研究員許再文在1997年發表的研究,其辨認方式為「阿里山水晶蘭植株為純白色,全株光滑,柱頭白色;而水晶蘭則為白色但稍帶淡粉紅色,其花瓣內側、花絲皆密生長毛,柱頭紫色。」如果對照這樣的特徵描述,這次在見附山所發現的應該屬於阿里山水晶蘭。不過,一般人大概不容易區分其中的差別,至於坊間的書籍圖鑑也都未將其細分,皆通稱為水晶蘭。

註三:

「華八仙」-英文名稱:Chinese Hydrangea;學名:Hydrangea chinensis Maxim.;科名: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八仙花屬(Hydrangea) 或 八仙花科(Hydrangeaceae);別名:長葉溲疏、土常山、粉團繡球、蜀七葉、Baiyakan(泰雅)Marutsokora't(排灣);在台灣分佈於中低海拔之闊葉林下或林緣。常綠灌木,高 1-3.5 公尺,其莖綠色多分枝,全株光滑無毛。葉對生、闊披針長橢圓形,葉端銳,鋸齒緣,平滑紙質,7-12 公分長,兩端尖銳,葉柄長 1 公分。花頂生,繖房狀繖形花序,雌雄同株,長 8 公分,徑 1.2 公分,有白色花萼四片,真正的花色為黃綠色,不孕花有 4 枚圓形的花瓣狀萼片;兩性花的萼片5齒裂,花瓣5枚。蒴果球形。花期 1-6 (冬末-春夏之交)

用途:1.庭園美化、大型盆栽。2.食用:葉片有特殊的甜味,偶而可代替茶葉飲用。3.藥用:漢人挖掘其根部熬煮煎汁,當作青草藥治瘧疾,以前台灣新竹上坪的泰雅族人,將樹根曬乾後煎湯藥飲用,用來治頭疼。性味:根、葉:辛、酸、涼,有小毒。效用:全株:治肺癆;根:利尿,抗瘧,袪瘀止痛,活血生辛。治跌打損傷,骨折,麻疹。

註四:

稀子蕨  碗蕨科(monachosorum henryi christ.
       
莖粗短,葉簇生,分布在全省海拔 1000-1500 公尺的溫暖闊葉樹林下。偶而會在葉軸分叉處,長出像握拳的佛手般的器官,因此亦有人俗稱為「佛指蕨」,在中國廣西一帶則稱之「觀音蓮」,或稱「零餘子蕨」。

稀子蕨屬無性生殖植物,通常生長於闊夜樹林下之陰涼處,為多年生蕨類,可長至八十至一百二十公分,根莖粗短,葉簇生,總葉柄長三十至六十公分,密生腺毛,葉片長三十至五十公分,呈三角狀長橢圓形,三至四回羽狀複葉,羽片互生,約十五對,每年秋天孢子成熟,落地再生。它的孢子囊群呈圓形,無囊群蓋,著生於小脈近頂部,每一小裂一枚。

其葉軸上面常長出數枚握拳狀的筐型牙稱之為「不定芽」,如同成熟栗子般的咖啡色,一年四季皆可採收。將之烘烤熟食,吃起來香香鬆鬆,真有點像花生或糖炒栗子的味道,可以說是山野林間一道不錯的零食,據說對風濕也有不錯的療效。

        由於稀子蕨難得一見,數量不多,僅生長於中國南部及西南部、越南、日本、台灣一帶,故取其物以稀為貴之意,故名「稀子蕨」。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