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山親子悠遊行

時間:98年8月3日

地點:南投縣仁愛鄉與花蓮縣秀林鄉

參加成員:全家人

參考地圖 - 上河百岳全集

點選圖片可放大欣賞


石門山為台灣百岳之一,編號66,高度 3237 公尺,山頂有一顆三等三角點,基石編號6389號,為八小巒之一。石門山位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為合歡群峰之一,登頂約30分鐘,是台灣百岳中最容易攻頂的一座。因日治時代合歡越嶺道鑿開了這座山北稜的岩壁,形成一個石門,故而得名。

14線從合歡山莊往大禹嶺,正好從石門山西北側這個隘口越過,由於地形的關係,這裡的風勢特別強勁,瞬間的陣風幾乎可以將人吹倒,欲過此關口倍感艱辛,在以前便稱之為鬼門關,後來再更名為克難關,可想見驚險之程度。記得以前在當兵在合歡山接受寒訓時,當徒步經過克難關,因路面結冰,總會被強風給吹倒,往往都還得扶著護欄通過,真是險象環生。

利用帶家人前往武陵農場一遊的機會(詳見「到處走走」裡的武陵農場採果樂悠遊),順道前往石門山一登。其登山口位於合歡山莊往北約兩三百公尺的地方,登山口旁有一廢棄物水泥建築空地為停車處,從松雪樓一帶或是合歡尖山望過來,總會看到絡繹不絕的人潮,走在這條登山步道上。一眼望去,攜老扶幼,穿涼鞋,打陽傘的,可見其平易近人之程度,算是已郊山化的百岳。

這座號稱全台灣最好爬的百岳級名山,幾乎可用散步的一路晃上去,本想說帶平常幾乎都不大運動的太太來爬這一座山,應該會比較能接受才對,沒想到才走不到幾十公尺,太太就讓前面第一座尖挺的山頭給嚇到了!說她有懼高症,看著步道順稜往高處而上,她已嚇到腿軟,加上可能高山症的關係,頭部隱隱作痛,直呼不爬了~。只好讓她先回車上休息,我跟孩子們繼續爬,結果女兒見媽媽沒上來,也嚷著說她也要下去,最後只剩我跟兒子去攻頂…。

步道旁高山薔薇白色花朵盛開,還有玉山龍膽及一叢叢抱莖籟蕭綻放其間,為單調山徑增添不少色彩。與兒子花不到二十分即上到三角點,原本有很好展望的石門山頂,因雲霧已籠罩四周山頭,除了旁邊的合歡尖山及石門山北峰之外,其他都難以一窺全貌。這是兒子的第八座百岳,從他念國中以來,以較沒時間跟我外出爬山了,如今基側結束,也已順利考上理想的高中,今天帶他攀登百岳,期能在他求學的歷程中,順利攀上更高的巔峰。

4757日,中橫霧社支線全線通車,同年822日,林文安、李明輝、陳茂修等人參加橫貫公路高山野營隊,以「游擊」方式順道登頂了石門山,創下了光復後業餘首登的記錄。林文安並簡略的描述了此山:「石門山3236m(新標高為3237公尺)位於昔日石門派出所旁邊,其山稜北接北合歡山,南連合歡東峰,公路繞過其西面山肩,山頂有顆三等No.6383三角點,因置於高山環境當中,眺望略遜一籌」。

林前輩所云的石門派出所,是指日據時期建於現今合歡山莊位置上的石門警官駐在所。早在大正3年(1914年),佐久間馬太總督欲以強勢軍力,降服世居於立霧溪沿岸的太魯閣部族,遂發動了「太魯閣番討伐戰」,並在行軍同時開闢了一條從埔里經霧社、合歡山、沿塔次基里溪河谷,到達天祥東出太魯閣口的警備道路。這條最早的警備道路,在現今石門山登山口以西路段以被公路取代或破壞,以東路段則是從石門山南鞍,向東北腰繞至石門山的東稜,循2537公尺的長稜直降塔次基里溪,並於過溪後向東北穿越過關原舊址上的大河階地,再沿屏風山北麓的塔次基里溪南岸,跨無名溪、魯比溪,到達卡拉寶東出天祥。直到昭和5年(1930年),位於塔次基里溪上游的部落被強迫性的集體遷村後,從卡拉寶到石門山的這段古道便逐漸荒廢(以上資料來自上河文化─百岳全集)。

國道六號遠眺守城大山

霧社事件抗日英雄莫那魯道紀念墓園

霧社原住民抗日群像

霧社原住民抗日群像

抗日英雄

莫那魯道

霧社抗日事件碑誌

拱門一景

清境農場有如童話城堡般的民宿

太太小孩攝於清境農場小瑞士

合歡山

松雪樓

合歡山的箭竹草坡

合歡尖山

合歡主峰

山景

合歡東峰

山景

小風口遊客中心

小風口遊客中心

小風口的一枝黃花

小風口展望

合影

合歡北峰

孩子們

遊客中心內欣賞生態影片

母女倆

石門山

山坡中的看天池

石門山旁的車道

石門山步道一景

眺望合歡尖山

步道旁的高山薔薇

高山薔薇

石門山旁的馬路

山景

眺望合歡主峰

步道一景

步道一景

步道一景

與兒子於石門山三角點合影

石門山步道導覽牌

步道旁的玉山抱莖籟蕭

小花

武嶺

14線一景

14線一景

奇萊山和雲海

山景

合歡東峰

合歡東峰

女兒

山景

山景

14線一景

鳶峰泰雅勇士像

山與雲

山景

泰雅石的傳說

鳶峰觀景台一景

山與雲

山景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