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日湯真山續走舊筏灣古道

時間:95年11月5日

地點:屏東縣泰武鄉、瑪家鄉

參加成員:台塑南亞仁武廠登山隊、我、喻暉、文仔

參考地圖:

點選圖片可放大欣賞


舊筏灣古道,又名「平和古道」,位於泰武鄉舊筏灣部落(註一),是早年是瑪家、泰武等鄉原住民前往聖山旗鹽山朝聖的步道。沿舊筏灣可通往北大武山登山口,全長約十公里,落差約在700公尺,是一段非常具有歷史價值意義的古道,從以前就很想來走一走。上個月,透過文仔於柴山結識的山友吳兄 提供的活動資訊,得知他所任職的台塑南亞廠登山社,於11/5日即將推此行程,於是與文仔立即報名參加,也替兒子報了名。

首次參加台塑南亞廠登山隊的行程,感覺一切是那麼新鮮,每次的登山健行我們大多是自組隊前往,繁瑣的食宿及交通等問題,都得靠自己張羅,而跟著登山隊的好處就是完全只出兩條腿就好,隊伍中又有專業嚮導帶領,對於登山過程中的安全也更有保障。另外讓我們會想跟團最主要的原因,也是自組隊最難以克服的問題,就是交通接駁。像類似一些越嶺或古道健行等,大多出發點與目的地相距甚遠,需得靠接駁方可完成。

早上七點我帶兒子即前往技擊館交流道處後車,現場也有不少同行山友,車輛準時到達,文仔已在車上了,他們是在仁武南亞廠上車的,今天共出了兩部20人座的小型巴士,嚮導為 陳魁隆先生。大夥們到齊後,車沿台88號道而行,結果卻往北大武登山口走,事後嚮導在車上宣佈說我們今天的行程將先登日湯真山,然後在北大武登山口用餐,下午再沿筏灣古道走到舊筏灣部落。這樣的行程安排會比較輕鬆,因為這樣的走法可說是一路下坡,而且一開始大家先登日湯真山也比較有力氣。反之如果從舊筏灣走上來,可能到北大武登山口後,還會去日湯真山的有一半人就偷笑了。

在往北大武的產業道行駛途中還因車輛會車的問題,擔擱了不少時間,當抵達登山口已九點多了,看著登山口到處停滿車輛,可知北大武山之盛名。我們下車後先前往日湯真山,在行進當中我跟文仔及兒子與幾位同行山友走在前頭,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位大家尊稱為「楊媽媽」的女性山友,雖已60歲的年紀,但走起路來,步履輕盈、健步如飛,不拿登山杖,爬起山來臉不紅氣不喘,完全不遜年輕人,真令人佩服。文仔看了直說「太厲害了!我到她那個年紀如還有她一半的體力就好了…」,敬仰之心展露無遺。

登頂日湯真山後,南側山頭均已被雲霧所籠罩,但北邊還是晴空萬里,遠眺旗鹽、霧頭山一帶群山一覽無遺。在拍完照片後已陸續許多隊友上來,隨著山頂上人越來越多,我們也起身下山。在下山途中方見吳兄上來,原來他負責壓後,照顧走在最後頭的隊員,真是辛苦! 等回到登山口也是該午餐的時間了,大家各自拿出準備的午餐來吃,領隊也在旁煮了好大一鍋湯及茶水給大家享用,在大家都用完午餐後,先在登山口照了一下團體照,也經由 吳兄的介紹,又認識了一位「高雄圖教登山隊」的 劉兄 。我們於1300啟程開始向舊筏灣古道出發。走約60 m即見北大武登山口林務局所建置的廁所在左側上方,整體環境維護的相當乾淨,而另一支來自高雄的九九登山隊伍也正在這裡午餐,他們是一早從舊筏灣走上來,而現在我們要走下去,看來我們的走法是比他們輕鬆多了。

寬敞的產業道前段均走在高大的杉木林中,路面極為寬敞,經過一間林務局所蓋的「大武山自然保留區監測站」時,還有幾位山友在此紮營,其中還有一位是大武山自然保留區的義工,聽他道出維護山林的心路歷程,令人不由得感佩不已,而還有一位山友他還曾經與「阿亮」至南二段背負垃圾下山的前輩,有了他們這些無名英雄的默默奉獻,才使得我們的山林更加美麗,其無私的義行也讓我們所敬仰,真所謂「前人重樹;後人乘涼」。

寬敞的產業道路行約1 K後開始沿木梯陡下,由於午後雲霧籠罩,樹林中顯得非常陰涼,行走其間完全不感覺熱,不過看這樣陰霾的天氣,似乎已快下雨的樣子。在幾處陡下及橫越溪溝當中,許石頭及木梯因長期潮溼而頗為濕滑,行走過程中均需手攀足撐、拉繩引枝、步步為營。尤其當行抵一處幾近垂直,高度約十米的木梯時,更是險象環生,因此山友間皆稱之為「天梯」。在經過幾處險阻的地形後,隊伍也慢慢越拉越長,嚮導不時透過無線對講機前後呼應,瞭解整隊進度。我與兒子及文仔一直跟著陳嚮導走,當然健腳的 楊媽媽也列隊其中,一路聽她與 陳兄的對話,談及山友間大小軼聞,內容生趣,令人捧腹。

當走至4.5 K岔路口,見許多山友在此休憩、泡茶,大家也彼此寒暄一下。此處腹地頗寬,展望甚佳,已可遠眺山下的產業道,旁邊並立有一指示排,標示往各地區的方向,只可惜雲霧籠罩,未能一窺遠處群山。算來行走至此也差不多一半的距離而已,不久天空果然開始飄起了細雨,原本不想穿雨衣的,但隨著雨越下越大,還是趕緊拿出雨衣穿上。走著走著忽然嚮導陳兄說請大家仔細瞧瞧腳下的步道,注意看它的邊坡的樣子,這就是舊筏灣古道。低頭一瞧見邊坡草叢中都是石塊構築而成的坡崁,一直沿山腰而行,處處可見古道的遺跡,行走在古道上,撫今憶昔,讚嘆先人開墾之初以有限的人力,無機械之援助,僅靠簡陋之工具,劈荊斬棘,蓽路藍縷,對其刻苦耐勞的精神,內心有著無限的感動。隨著雨勢漸歇,望著遠處山嵐縹緲,層巒蒼翠,內心不由得哼起了一首熟悉的老歌…「山呀山呦綿延不斷,遠山接近山呦,迢迢山徑盤層巒呀,咱們步步高陞呦!看山嵐飄呀,風光好呦,開路辛勞多,那個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飲水得思源呦……」。(試聽看看 )

「產業道到囉!」陳兄忽然喊到,從這裡開始到舊筏灣產業道路,一路平緩易行,不過並無綠林遮蔭,如果日正當中走來須留意防曬措施。此時雲霧稍散,又剛下過雨,隔著隘寮南溪見對岸旗鹽主山一帶,一道飛瀑從山上傾瀉而下,形成一道白色絲帶,非常美觀,從圖上研判,那應該是位於射鹿部落旁的「撒拉望瀑布」。續走來到一處範圍極大的岩壁,佔去很大一片山坡,其斜度並不很大,我們都好奇的爬到上頭去照相。離開大岩壁後不久下方的舊筏灣國小遺址已在望(也稱平和國小),意味舊筏灣社已快到了,行約20分後抵達舊筏灣國小遺址,現場有一圓形平台,旁邊還有一間茅草屋,四周並立有許多畫上原住民圖騰的石板,非常具有特色。陳兄至此說再走下去約5分鐘就到了我們此行的終點─「舊筏灣部落」,他要先下去燒開水泡茶給大家喝,我們則在舊筏灣國小遺址拍了些照片後才下山,終於在1600抵達了舊筏灣部落,而車輛也已在那裡等候了。

由於隊伍拖得太長,要等所有人到齊,可能還要等上一兩個鐘頭,我便利用空檔到舊筏灣的原住民部落中去逛逛,看著他們所蓋的石板屋,非常具有特色。在看似荒廢的部落中還是有少數原住民居住,其中幾戶石板屋庭院還整理的蠻漂亮的,全就地取材,利用石板來搭建如此堅固的屋子,甚至連家具、隔間等幾乎都靠石板所做成,真佩服這些原住民們的智慧。

等到最後一批人到達時已五點半了,天色也已黑,團體活動就是這樣,因為每一個人的腳程及體力均不一樣,因此所花費的時間往往會比個別行動來得長,而可能遭遇的變數也比較多。但最大的好處就是活動過程中,任何事情都有人張羅,自己只要跟好隊伍就好了。歸途中忽見月亮已升起,今日正好是農曆十五,一輪明月是又大又圓,完全不遜於上個月的中秋節,接連兩個月都欣賞到皎潔明月,真有一種幸福的感覺。車子行駛於深秋雨後的山林小路間,不時窗外還驚見幾隻螢火蟲飛舞,大家無不呼叫聲連連,驚喜萬分!彎延的山路,經瑪家後再從三地門文化園區出來,也將大家帶回了文明的市囂。回到台塑南亞仁武廠,大家依依不捨的互道再見,我和兒子則至技擊館才下車,螢火蟲與山林的芬芳已遠,唯剩明月一路相隨,車上從未間斷的歡笑聲,可見大家都過了充實及滿足的一天,彼此熱愛山林的心也更緊密了。

遠眺北大武山

行車途中休息與兒子合影

北大武的雲瀑

日湯真登山口整裝出發

兒子

登山口的大武山路線標示牌

前往日湯真山的步道中

兒子攝於步道中

往日湯真山步道一景

和兒子於日湯真山三角點合影

文仔

我與兒子攝於日湯真山頂

遠眺霧頭、井步山一帶

步道一景

步道一景

途中的空地

又回到日湯真山登山口了

於日湯真山登山口午餐

文仔吃飽沒?

吃完午餐準備出發

與兒子攝於登山口

全體隊員合影

北大武登山口旁的廁所

往舊筏灣前進

前段步徑

大武山自然保留區監測站

監測站

步道一景

小心翼翼通過濕滑的溪溝

步道一景

陡下

走下又高又陡的「天梯」

換我下來了

遠眺「天梯」

還有些山友正在爬下來

途中的峭壁

古道一景

傾斜的木橋

橫越乾溪溝

岔路口

兒子在雨中漫行

產業道一景

遠眺群山

兒子攝於產業道中

雨過天清

大石壁

兒子與大石壁

我在大石壁上

下方就是舊筏灣國小遺址了

攝於舊筏灣國小遺址

舊筏灣國小

終點到囉!

舊筏灣社

眺望遠處的旗鹽山

舊筏灣社的石板屋

石板階梯

石板屋遺址

終點上車

註一:

舊筏灣部落原為排灣族、魯凱族祖先之發源地,舊筏灣海拔800多公尺,石板屋依山勢而建,與對面山頭的射鹿、高燕與好茶部落隔著隘寮南溪,而雲深之處便是排灣族的聖山「大武山」。這樣面山臨水,居高臨下的地理位置,提供早期筏灣人生活上的便利,也得以防範宿敵好茶部落的來犯。這裡的石板屋是排灣族、魯凱族傳統的家屋形式。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