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桐
![]() |
![]() |
學名:Macaranga tanarius
科別:大戟科
別名:流血樹、大冇樹、橙桐
特徵與特性:常綠喬木,青綠枝條及葉柄被有白粉。葉片很大,直徑可達30公分,呈盾狀的心臟形,葉先端呈尾狀銳尖,葉緣波狀或有細鋸齒,葉背有灰白短毛,質感像是厚紙,葉脈是鮮明的黃色;托葉大,早落。長長的葉柄跟葉片等長,著生於葉背。雌雄異株,開花期在春季,葉間會伸出為數頗多的大串黃綠色花序,花均包覆於苞片內,沒有花瓣,花萼呈淡綠色。雄花花序呈圓錐狀,生有許多花;雌花花序簇生,花數卻少。蒴果外表有腺毛以及刺狀突起,上面有三條縱溝,裡面分為三室,每室各有一個種子,成熟時裂開釋放出又黑又亮的種子。
生長環境:低海拔常見原生植物,也是次生環境先驅陽性樹種。常見於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海濱、郊野、及山區。
原產地:臺灣、中國、琉球群島、越南、馬來西亞、印尼、泰國、緬甸、澳洲北部。
用途:木材輕軟,可供建築及製造箱板;樹皮及葉的粉末可充當防腐劑;樹葉可當羊、牛或鹿的飼草。
趣味介紹:血桐所以被稱為血桐,是因為枝條折斷處流出的汁液,會因氧化而呈現紅色,彷彿流血似的。它喜好生長在陽光充足的環境中,市區空地、廢耕荒地也常可見到,是低海拔典型的先鋒次生林木,也就是先鋒部隊。
要辨認血桐很簡單,它的葉子很大,形狀像心臟,葉子的尾巴尖尖的,還有點波浪似的起伏,背面有灰白短毛,摸起來像厚紙,葉脈很明顯。春天時在葉子的中間伸出一團團的花,黃黃綠綠的,一點也不美,但天生我材必有用,它的花與幼果可是台灣黑星小灰蝶的最愛。
感謝 國源兄照片提供